我国目前不仅老龄化人口多(60岁以上老年人有约1.69亿),而且发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而另一方面是做儿女的却无法赡养父母,报道说,90%以上的80后确定自己无法赡养父母。(2010年8月22日《中国工商时报》)
这个“90%以上”,无疑包括了农村80后。其实农村的养老问题更为严峻,农村80后赡养父母要比城市80后压力更大。这是因为农村老人除了“新农合”,生大病住医院可报部分医疗费外,几乎没有公共福利。不像城里老人那样大都有退休金,退休金覆盖意味着有三险,特别是有医疗保险;就是没有退休金的老人也有低保金。而农村老人只有生活十分贫困的才能领到低保金,且钱比较少,一年的低保金只相当于城市居民一个月的低保金,这就是城乡差别。这个“差别”显然使农村家庭赡养老人的压力更大。
从文化结构来讲,农村80后大多文化层次不高,资料也显示: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约占4.2亿人。近九成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由于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进城打工的收入偏低,收入与城市80后的差距很大。就是文化层次相当,收入一样,也无法过上城里人那种生活,这个差距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爹娘上、制度上。当今的情况是农村80后在城里打工,却仍然享受不到正规城市人的基本福利,比如住房、医疗等。城市老人大多不需要孩子的钱赡养,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有退休金,如果是干部退休,每月的退休金也花不完,但农村每一分钱的生活费都可能要儿女供给。
如今80后农民工是处在很尴尬的位置,他们对城市的认同,要远远大于对农村的认同,但又感到了一种落差:一种乡村与城市的落差。他们很渴望在城里生活,所以把钱攥得更紧,在城里生活就要买房,成了房奴之后,哪里还有钱赡养老人?如今在城里“漂”,孩子还得老人照料。目前有5000万留守儿童留给农村老年人照顾。显然,现实制度安排无形中转嫁了负担。让农村80后更痛若的是,一旦在城市里赚不了钱,就扎不下根,在城市就有“漂”不下去的时候,最后只得“漂”回乡村。种地又不会,不说赡养老人,可能七老八十的父母还要供他们吃饭。而事实上,乡村就有一批这样的吃闲饭的年轻人,在城市呆不下去,回到家里又不愿干农活,只有“啃老”。
日本是福利国家,不存在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如日本新首相菅直人所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和联系弱化了。事实上,日本有不少“空巢”老人失踪或者死亡是没有人知道的。而中国农村同样有老人死亡无人知道的事情,这样的报道已是屡见不鲜。农村不少“空巢”老人生活孤寂,死后无人知,不仅仅是感情纽带和联系弱化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经济问题,如果经济宽裕,谁都会把父母带在身边,谁也不愿意背负不孝之名。可当连自己都养不活时,他们拿什么去赡养父母?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由于农村不少劳动力都在往城市聚集,农村的老年人由谁来照顾?这个问题社会似乎都缺乏准备。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解决农村80后在城市的生存问题,而且还要让他们能赚到钱,有钱赡养老人。另一个方面,就是老人抚养要由家庭抚养逐渐转向社会抚养,即由家庭责任主体过渡到国家或社会责任主体。当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到中国的每一个老人,或许赡养老人就不再成为家庭的负担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