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率统计客观正确是查无对证

时间:2010-08-18 10:26   来源:红网

  8月10日本版刊登了有关高校就业率统计问题的报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高度重视,来函就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就业统计工作情况做了说明,并回应称:高校就业率统计客观准确。(《人民日报》8月17日)
  
  近年来,高校就业率统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媒体和毕业生纷纷揭露出就业率造假的各种方法,“被就业”更是成为2009年的流行词语。在这么多的事实面前,教育部关于高校就业率的统计数字依然居高不下,并且振振有词的说他们的统计客观准确。为什么教育部的嘴如此之硬呢?第一、就业率关系着教育部官员的政绩;第二、就业率统计涉及的内容、学校、人员太多,完全就是查无对证。
  
  就业率是反映现代高等学校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对各项教育改革措施的一个验证,因此这也是教育部官员政绩的一个方面,所以教育部就把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工作、评估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进而影响教育经费的划拔。当就业率成为高等院校发展的“生死线”时,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也就层出不穷了。这样必然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学校弄虚作假制造虚高的就业率,让学生“被就业”来换取毕业证,学校以此取得扩招和大量经费;教育部则用一个数字来证明教育改革措施的正确,展示我国教育事业欣欣向荣的情景;学生则成为数字和扩招的牺牲品,一边在教育部的统计里面“被就业”,一边站天桥钻人群挤人才市场……
  
  虽然教育部发布的高校就业率只是一个单纯的数字,没有任何翔实的材料做支撑,但它依然敢在公众的质疑面前说那是客观准确的。因为我们也只能在口头上讨伐质疑,我们并没有办法来求证那些数字的真伪。教育部的就业率统计是对全国上百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我们无法准确的获得所有学校的就业率数据;虽然各个省都有本身就业率的统计,但发布这个数据的部门也是五花八门甚至是有关部门;另外,教育部纳入就业率统计的就业形式包括7种:签订就业协议书、签订劳动合同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艺术类自由职业)、定向委培、升学、出国(境)和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在这里面,灵活就业是很难统计的,尤其是艺术类自由职业,我不知道教育部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千万别说教育部运气很好,抽样调查了比例最高的那部分人。最后,“被就业”的学生们毕业后就奔向了五湖四海,电话号码也更换了,谁能来查证他们的就业情况呢?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几个数据:《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同比去年增长4.2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同比增长40余万人;8月3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近9成;7月19日《南湖晚报》报道,嘉兴四高校就业率超92%;7月30日《云南网》报道,记者从2010年云南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了解到,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70.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6个百分点;《楚天金报》报道,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团省委联合通报今年湖北省高校毕业生毕业就业状况——今年我省35.5万高校毕业生,截止到2010年7月1日,就业率已达77.02%……就我所能找到的这些数字而言,我只能说教育部太胆小了,72.2%的数据是怎样客观准确的从这些数据中提炼出来的?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