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掀起了“遗产热”。根据建设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而专家认为这在国内申遗史上花费算比较小的,专家称花得值。(8月11日《广州日报》)
申请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就花掉十几亿,到底值不值,专家自然会甲乙丙丁ABCD给你说一大套理由。但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棵树,挂一个“遗产”的名头就动辄花掉一个县两年的财政收入,怎么也让人觉得心里没底。专家只计算那些申遗后旅游收入增加的景点,而闭口不提那些申完遗却负债累累的失败案例,颇有一些“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的味道。
现实中自然有类似山西平遥古城那样,申遗成功后旅游收入迅速增加的成功案例,但也有像贵州荔波县那样,成功申报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却欠下2亿多元债务的情况。报道中说“中国丹霞”申遗牵头的湖南崀山所处的新宁县,为这一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而其2008年的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2亿元。如果将来没有预期的旅游收入,新宁县的百姓该怎么过日子?
这让人想起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的“崔苗”事件。自阿宝等人从星光大道一炮走红,名利双收之后,更多的人前赴后继,来“星光大道”实现自己的梦想。陕北女孩崔苗就因为上“星光大道”而负债百万,遗憾的是至今半红不紫,仍然每天要对着那张长达1.7米的欠账单发愁。利益驱动下盲目跟风的背后,一定要冒着巨大的风险,也必然有不为人知的辛酸,这是肯定的。
但“星光大道”和“申遗”不同的是,参加“星光大道”一旦功成名就,“吃肉”是自己吃,一旦失败,“挨打”也是自己挨。而“申遗”则不同,成功了是地方领导以及专家的功劳,若不幸失败,他们也不用自己出一分钱,全部都是政府借债将来由当地的老百姓埋单。这相当于拿别人的钱去赌博,输了是别人的,赢了是自己的,这只赚不赔的买卖,傻子都愿意去做。也难怪还有35个项目在跃跃欲试,提出申遗的地方已经排到下世纪了。
对于官员和具体操办的专家学者而言,别说申遗花十几亿,就算花百亿千亿也无所谓,因为“儿花爷钱不心疼”。想要给申遗热降降温,还得采用利益与风险共担的原则,对那些欠债申遗让老百姓致贫的地方,要追究决策者的责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