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句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新京报》8月1日报道)。
或许,你会对统计存疑问,或许,你还有被增长的担忧,但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你却不会否认。易纲透露出来的这一消息,确实能够振奋人心。毕竟,这一个梦我们做了多少年,而今终于化为现实。然而,许多人理性地指出,这一数据不足为喜。这是因为,尽管在GDP数值上超过日本足以让中国引以为豪,但人均年收入只有3800美元,这仍然差美国和日本很远。确实,面对微不足道的人均,总量又有什么意义,或者又有多大的意义?
打动我们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民众。有网友说,都是我们不好,是我们拖低了人均收入。你别说,网友不仅感情真,而且看得远。如果我们真的把收入按阶层统计,把穷人丢在一边只算富人,个人觉得,这样算的话,我们的人均也有可能超日本。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曾经表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的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介绍,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这一切都说明,中国贫富收入差距已经突破了人们的心理承受,如有关专家所说,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这一情境下,如果我们只算富人的收入,那么人均当然能和日美媲美。
有人说,穷不是罪,现在看来,穷还真是罪。因为,穷已经影响到了国家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国家形象。问题的关键是,穷人也不想这样啊,他们也想富起来,也想为人均作一点贡献,可是在现实中,他们没资本,赚取不到“金色收入”;没资源,获取不到“灰色收入”;没能力,“白色收入”增长不快;有正义,不愿谋取“黑色收入”;有良心,不愿敛取“血色收入”。一番数下来,他们只能成为低收入群体,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拖累着人均。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我们都希望国家实力越来越强大,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我们更希望人均也能超日本。如何超,重点在低收入群体,难点也在低收入群体。希望相关方面也能让低收入群体,为国家做点贡献。(乔杉 原题:不算穷人的话人均也能超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