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拾荒9年,供两个儿子上大学;儿子拍下母亲一天的拾荒生活,参加腾讯网“中国人的一天”图片故事征稿,以此表达感恩之心。近日,一位来自江苏江都的“拾荒老娘”,通过儿子冯英龙的照片,感动了全国众多网友。(《杭州日报》7月22日报道)
这位来自我家乡的“拾荒老娘”,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这几天,我一直思考,“俺娘收废品”为什么打动如此多的人?
要说打动人,不能不提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这几天,《唐山大地震》成为了舆论的焦点,在许多人眼里,《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一部地震戏也是一部情感戏。《唐山大地震》有一条很重要的线,那就是围绕着母亲、儿子和女儿展开的亲情。
通过《唐山大地震》,我理解了“俺娘收废品”为何会打动无数人。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组图片并不算优秀,不少图片画面都略显凌乱,有几张还明显模糊。真正打动人的其实不是作品,而是其中的亲情。
这种亲情首先表现为深厚的母爱。拾荒9年,撑起一个家,供两个儿子读书,我们没有看到女性的孱弱,而只见到了母爱的勇气和坚强。这种爱,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责任。正是因为有着这种爱和责任,“拾荒老娘”才能坚持下来,并且给了孩子未来。
这种亲情还表现为质朴的感恩。天下最可贵的是母爱,天下最无情的是岁月。在岁月的侵蚀中,母亲逐渐老去了容颜,她们其实最需要的是孩子的理解,哪怕只是一个带着善意的微笑,一个带着体温的拥抱。可是有些子女,面对衰老的母亲,却选择了回避。即使冯英龙,对于“拾荒老娘”,也是“以前确实有自卑”,“不愿和同学说起母亲”。如同《唐山大地震》中女儿最终理解母亲一样,走上工作岗位的冯英龙也最终理解了母亲。这是一种感恩,感恩的前提是知恩,这让我们对于当代年轻人充满信心。
正是从此意义上说,我把“俺娘收废品”理解为是民间版的“唐山大地震”。两者同样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两者同样让我们对真情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