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之间有竞争是好事,关键要看争什么。如果北大清华能够在推进招生公平、探索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革除高校弊端、推进高教改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上展开竞赛,而不是暴发户比阔斗富般炫耀揽来多少“状元”,才是国人所乐见的
7月19日,清华大学公布了今年的高招数据。与之前北大公布的数据对比,存在多处“打架”的地方。北大称录取了全国超过六成的“状元”,清华则称九成理科“状元”和近三成文科“状元”报考清华,二者相加,两校共收罗了全国“十二成”的“状元”,堪称奇迹。此外,两校公布的各省份尖子生报考录取情况、文理科分数线等统计数据存在矛盾。表面上看,两校实现了“双赢”:都声称赢得了这场“状元争夺战”。(据7月20日《新京报》)
且不说“双赢”的结局有多荒谬,单是两大名校卖力争夺“状元”,为此不惜含糊其辞、误导公众,就有点太低俗了。现在,对高考“状元”的追捧,已经被视为一种恶俗,很多地方也明文规定,不得炒作高考“状元”,但这一风气一时很难刹住。连中国最顶尖的两所高校也在为“状元热”推波助澜,难怪此风难刹。
其实,现在的所谓“状元”,无非是一次考试的第一名而已,而且“分数状元”难免并列,所以才有了“超出总数”的笑话。“状元”的产生,有太大偶然性,高分未必素质更高、将来更成功,道理与事实,已经无须赘述。有人专门进行过相关研究,高考“状元”的“成功率”并不比普通学生高,更没有达到社会普遍预期,有些还成了学业失败的反面典型。
如果说商家和中学炒作高考“状元”,还有利益的驱使,或者其他的额外收益,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夸耀自己收集了多少“状元”,则显得很没意思。大家都承认,北大清华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大学,那些高考尖子,除了报考海外大学的,基本上都会选择北大清华,这是很自然的事,没有什么可炫耀的。此外,两个学校学科侧重不同,一个偏重文理基础学科、一个偏重工科,考生原本可以各选所需,不是谁吸引的“状元”多谁就高人一头。如果非要比“状元”去向,看看有多少“状元”选择了海外高校,或许更能说明问题。
此外,一个大学是否优秀,也无法用拥有多少高考“状元”来证明。如果高考成绩能证明什么的话,也只能说明考生高中阶段学习好、会考试,跟大学没有太大关系。可能在很多人看来,生源优秀也是一个大学借以自夸的资本,但如果集中了那么多优秀生源,却没有培养出同样多的杰出人才,则更说明大学的失败。
衡量一个大学的好坏,主要看师资和教学水准、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不应拿生源质量作为指标,要是这样的话,北大清华早就该是世界一流大学了。
当然,强调录取了多少“状元”,可能只是高校的一种招生宣传策略。但在我看来,两大名校攀比收集了多少“状元”,还不如真刀真枪比一比赛艇更有意义。有意思的是,在清华新闻网站上,有两条并列的新闻,一条说“清华不再以状元论英才”,紧挨着上面就是“各省理科状元九成填报清华”,这样矛盾的心态,以及在招生宣传上“互相打架”的说法,说明高校之间竞争的东西太肤浅、水平太低级,离大学的本质越来越远,并且对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也没想清楚。
北大清华占用了如此多的社会资源,寄托了国人很高的期望,但在世界知名大学排行榜上徘徊不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喊了多年,也不见起色,恐怕与这种落后、不无“低俗”的理念不无关系。
名校之间有竞争是好事,关键要看争什么。如果北大清华能够在推进招生公平、探索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革除高校弊端、推进高教改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上展开竞赛,而不是暴发户比阔斗富般炫耀揽来多少“状元”,才是国人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