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辽沈晚报》7月11日报道,近日,网民“云岫”发出微博——“昆明市所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交350元培训费,用三天时间学五门外语,每门外语考5句话则过关。”对此,云南省昆明市三普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培训效果有待核实,而目前公务员5门外语的学习任务已经减少为2门。
去年7月,昆明市提出“到2010年上半年,要实现全市公职人员掌握英语日常用语300句,老挝、缅甸、泰国、越南4国日常用语各100句的目标”之时,就曾经引起过一番争议。反对者的理由很简单:其一,昆明全市公职人员中,有多少人需要和外国人直接对话?其二,一个普通大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一般都会超过10个学年,尚且大多只是“能看不能说”,公职人员学个一年半载,搞个300句、100句的“速成”,能达到怎样的水平可想而知。
然而昆明有关方面不理会反对的声音,坚持“速成”,即使发现问题之后,“学习任务已经减少为2门”,仍然没有彻底叫停。不难想象,这种意义不大的“速成”,终究难逃事与愿违的命运——新闻中多名公务员“学习2门语言只用了3天时间,过关十分轻松”之类的现身说法,让我们看到了“速成”的真相。
昆明市四区八县计划培训与考试人员约有13万人次,或许这一规模庞大的群体能摆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证明自己不得不去学习(哪怕学习时间再短)、不得不去考试(哪怕考试再简单),但奉命去“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他们,恐怕对此也是心有不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是一大批受害者。然而,最大的冤大头还不是他们——约13万人次,350元培训费(新闻中网民“云岫”的说法,记者还提到是否每门课的费用,官方对此未置可否),其总数将是多大一笔资金啊。昆明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的培训费由政府财政负担”,显而易见,纳税人在不经意间,又当了一回大大的冤大头。
以前,政府机构或者国企花了公款没办成事,大家都戏称是交了“学费”,这一方面是对花去的公款给个“出路”,另一方面也算是对花公款者的一个最低要求——你总得从中得到点经验教训吧。可是后来人们发现,“学费”老是没完没了地交,花公款者的经验似乎总不见长,于是,“学费”的说法渐渐式微,人们都已经知道了,这种事情需要的是——问责。
天下没有无责可问的失误,让纳税人当了冤大头,最起码也得出面说声抱歉。否则,这“学费”还真是白交了的话,今后类似的“学费”岂不要继续交下去?纳税人这种冤大头岂不要一直当下去?(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