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之外,还原一颗经济学的绿豆

时间:2010-07-08 09:31   来源:中国网

  市场就是市场。吉林绿豆价格在一度下跌之后,再度涨价,3天内涨价超过1.8元,业内人士预计将直逼每斤8元。国家针对一系列农产品的调控措施,并没有影响到这里的经销商,此次涨价距国家相关部门宣布对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等罚款的通报仅有3天时间。(7月7日 《新民晚报》)

  几天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在北京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已揪出绿豆价格疯涨之“元凶”,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对其处以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处罚。大快人心之余,公众与媒体甚至已开始以“绿豆思维”畅想房租市场的治理,却不想好景易逝,绿豆价格再次飙涨——张悟本也倒了,炒价公司也“落网”了,市场何以继续惊现“豆你玩”?

  面对绿豆价格异动,发改委等部门及时放狠话、出重拳,的确值得褒扬。历史上看,譬如邻国蒙古,山羊和绵羊就曾成为一场次级贷款灾难般市场崩溃的核心,如果我们对绿豆行情异常听之任之,该出手时不出手,必将消极鼓励了更多资本尾随入市,操控牟利,这在游资狂热的当下而言,尤为危险。

  然而,我们在处罚之后,也当还原一些基本常识:一者,绿豆是市场化的绿豆,与诡异的房价或租金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别,与水电煤气等资源性产品市场更是迥异,它是相对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方,人为炒作因素呼风唤雨的能力绝不可能凭空而起;二者,对绿豆市场而言,以罚款为诉求的行政调控是次优选择,且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因应价值规律的常态化市场手段才是治本之策。遗憾的是,在处罚之后,我们似乎并没有拿出扎实的举措,在打压之后寻求疏导作为,更别说如何应对农产品流通二元化体制之积弊。

  绿豆价格到哪个点算合理、哪个点算乖戾,其实多是一种相对化的权宜。考量今年的绿豆市场,除了争议其似是而非的药用功效、遍及面条甜点的广泛需求,恐怕还不能离开两个背景:一是今年自然灾害频仍,夏粮作物时节性减产;二是根据《2009年产区绿豆种植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绿豆种植面积的缩减,与政策鼓励农户扩大玉米等大田耕种面积以提高产量的政策导向也不无关系。当此背景之下,由于我国绿豆只是杂粮而非主粮,并未纳入中储粮的收储范围,所以当市场供应大幅减少、政府无法通过增加供给来调节市场平衡,大幅度的价格波动就成为必然。如果再算上普涨的CPI、隐约的通胀预期,哄抬物价成为大宗商品市场周期的一部分似乎也就在预料之中。

  重罚之后,绿豆依然如此疯狂,其实也印证了其顽强的市场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除了阴谋论,我们更应该还原绿豆的市场意义,从更符合市场规律与交易规则的视野去纾解暴涨之结。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担心,当游资习惯性地在绿豆与大蒜等农产品价格“过山车”中尝到甜头,下一轮小宗农产品价格异动会不会已在酝酿。

  更现实的担心是:宏调政策会不会“治涨不治跌”?譬如当年的大蒜、甚至香蕉等,都经历过“以分论斤”的悲怆,而宏调之手显得相当迟滞,顶多是地方领导抛头露面四处吆喝。今年绿豆疯涨,传达的市场信号必然刺激了农户的生产供给,待到明年,一旦暴跌,希望相关部门是否可以有今年“重罚”般的雷霆作为,捍卫农户的基本利益。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