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何所附丽?徒留“蓝瘦香菇”(萧萧话两岸)
点击收听《萧萧话两岸》→
当我们看到眼前美景时,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说“哇,真美”;当我们要表达个人志向时,我们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满脑子只知道升官发财;当我们遇到感情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不是只会说“蓝瘦香菇”。
以上便是网友们对“我们现代人为何要学古文”给出的答案。最近一段时间,在台湾各界的一致反对下,台当局教育部门没能按计划降低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重,也引发了两岸网友的一片叫好。要知道,中华传统文化就像珍藏在两岸故宫里的宝贝一样,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说丢就丢,不是数典忘祖又是什么?
不管那些台湾的绿营人士宣称台湾文化怎样多元、怎样包容,都无法改变“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本质特征”这个事实;也不管他们怎样狡辩“说中国话的不一定是中国人”,都无法否认“中华文化始终是规范并塑造台湾民众精神生活的基本文化准则”。要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如果拔掉根,这个民族还能枝繁叶茂吗?所以我们看到,台湾“中研院院士”王德威等人发起的“谨慎审议课纲”联署只进行了11天便有44309人参与,创下岛内文教议题联署人数的新纪录。
从这次文言文争议中强大的民意反弹可以看出:台当局处心积虑地“去中国化”,根本不得人心。
联署发起人指出:语文是我们的屋宇,是台湾学子面对世界的基础。这不禁让我们想到,民进党上台一年多的时间里,好像一直在忙着拆“屋宇”、拆“地基”,一门心思想让台湾“自废武功”。他们先拆掉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座大厦的地基——“九二共识”,接着又拆掉了台湾下一代面对世界的地基——在教育领域“去中国化”,还口口声声“删减古文是与世界接轨”,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就像台湾青年侯汉廷说的:好莱坞电影都会出现论语的句子,而你们却要把中华文化给拿掉?500年后,唐宋八大家依然是文明瑰宝,而你们都是历史的垃圾!
我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是在强调一个人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并发扬光大,才能获得自己文化在世界上流通、生存的权利,才能真正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与认同。而民进党当局所做之事,却是在让台湾的下一代忘掉自己的祖先,忘掉自己的根!虽然“岛内支持中华文化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但是“不能忽视‘独派’在这场运动中极力所要营造的氛围和后续影响”。世界本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组成,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都能丢弃,怎么还能去融入世界、得到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欢迎?
台湾佛光大学教授谢大宁说:那些一心只想要把中华文化从教育中拔除的文化“台独”论者,抽掉了中华文化,你们所说的“多元文化”将何所附丽?这样的台湾文化,除了苍白,还会剩下什么?如果有一天,台湾的青少年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进而找不自己的定位,迷失自我的严重后果,就是无法拥有未来,而造成这一切的民进党当局,也终将成为历史的罪人!(马萧萧)
[责任编辑: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