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中小学生手机考验校园管理智慧 是疏还是堵?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年10月19日 09:21:00A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19日电(汤琪)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小学校也不得不去面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难题。没收学生手机集中砸毁、禁止学生在校内手机充电等等,一些学校监方式也五花八门。家长和老师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持什么态度?校方监管措施如何被各方接受?

  暴力销毁、“一刀切”非个例

  近期,发生于河南南阳华龙高级中学的“手机销毁大会”引发网友热议。据媒体报道,近日,这所学校集中将数十部从学生手中没收的手机用铁锤砸毁、投入水桶。

  该校对手机的管理有明文规定,根据该校发布的一份校内规定显示,在教室、公寓发现学生有携带手机的,直接放入有水的水桶内或收交后统一集中销毁;在校园发现学生有携带手机的,一律没收,集中保管,放寒假时领取。

  这份规定还强调,性质严重的,当场砸碎或统一集中销毁;老师在收的过程中坚持不交或者顶撞老师者,直接开除。

  从投入水桶到直接开除,这份被称为“最严校园手机管理办法”的校园规定遭到部分网友质疑,尽管有人认为学校的做法是为学生学习着想,但仍有不少网友表示,该校的管理办法过于粗暴极端。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在面对学生手机的管理难题时,有些学校也采取了类似集中销毁的办法。有媒体2014年曝出,河南登封一所中学规定,禁止学生在校携带和使用手机,并在学校里将20多部不用的手机摔进水盆,向学生们展示触犯校规的后果。

  不禁手机,却禁止充电

  如果说一些“校园手机禁令”过于严苛,那么,为了对手机进行管理,部分学校也想出了不少偏门的招数应对管理难题。

  去年,贵州一中专学校就被曝出禁止学生在校内充电,千余学生为了用手机,轮流到学校周边的小卖部付费充电,该校回应称,希望学生少用或不用手机。

  在四川攀枝花,当地的一所职校也曾被报道,禁止在校学生在学校教室、宿舍内给手机、充电宝或其他电子产品充电,如发现一律没收。有媒体指出,该校早从2010年起就禁止学生在校内给手机、充电宝等电子设备充电,目的就是让学生少玩手机,专心学习。

  尽管学校大多以有利于校内用电安全,让学生不玩手机专心学习为由出台相关禁令,但也有家长表示,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全面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并不现实,关键看学校如何引导。

  家长:手机非低龄学生的生活必需品

  近日,针对此话题,中新网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中小学,不少家长表示,学校都有明确规定不能带手机进校园。

  记者在西城区的一所小学外见到姚女士,作为家长,她就非常赞成学校的规定,她告诉中新网记者,“手机肯定会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影响,也会对孩子的视力有不良影响,特别是现在的手机游戏这么繁多,孩子的自制力又差,很容易沉迷其中。”

  没有手机,孩子在学校如何联系家长呢?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小学生的家长对此态度都是“不用联系”。家长王瑶就表示,如果真碰到紧急情况,老师会联系她,她也可以通过老师联系到孩子。

  “我的女儿才刚上二年级,即使是在学校以外,手机也不是她的必需品。”不过,王瑶认为,等女儿上了高中,如果学校许可,带手机是“大环境使然”,她说,“我们都越来越依赖手机了,女儿长大了以后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每天接送,有手机更方便联系。”

  也有一些学校试图寻找手机的替代品。在湖北武汉的一所重点小学任教的冉玉告诉中新网记者,她所在的小学就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但一种名为“电话手表”的电子产品在学生中渐渐流行。

  “电话手表解决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远程沟通问题,这就足够了,没必要再把手机带入校园,手机并不是孩子上学的必需品。”近来盛行的“王者荣耀”等手机游戏也在冉玉的学生中流行开来,她认为自身的控制力弱使得手机对低龄学生来说,弊大于利。

  合理引导才更具管理智慧

  曾有媒体在201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学校手机管理方法,受访者最支持的是上课期间统一管理(59.3%)和使用宣传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58.8%),仅7.6%的受访者支持学校没收学生手机。

  记者梳理发现,不少学校在管理学生手机上也并未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是更富有智慧的合理引导。

  据媒体报道,重庆一中学的一些班级实际管理中自发诞生了新的班干部——手机管理员。每天早上上课前,这些管理员向登记有手机的同学收集手机,交到班主任的办公室,下午放学再从老师那里统一领到手机,发还给同学们。

  有观点认为,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只靠硬性的监管规定禁止使用手机并不现实,最根本的是要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法,让学生具备自律意识,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专注于学习。

  在云南昆明,初中老师吴轶娜所在的学校尚未出台任何禁止带手机的规定,她告诉中新网记者,各个班级对手机的管理办法不同。在她的班上有一个“手机及上网公约”,其中列出了手机及互联网的一些弊端,为学生合理安排使用手机的时间提出了建议,并让家长和孩子都认可签字。

  “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让手机的一些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让它的使用控制在我们可以监督的范围内。”吴轶娜表示,这份班级内部的公约出台后,基本上没有出现孩子上课玩手机或者课下无限制上网的情况。

  “很多时候我们站在学生和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更容易迎刃而解,而不是简单的以没收、砸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吴轶娜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责任编辑:郭碧娟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