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来源:解放军报

2018年07月13日 15:54:00A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跨上新台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幸福之路,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

  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世界第十一位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85元增长到2017年的59660元。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必须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既加快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又提升生产力发展的质量;既扩大生产力发展的规模,又提高生产力发展的效益;既淘汰和改造落后的生产力,又培育生产力发展新的增长点;既优化生产力发展的国内环境,又面向世界拓展生产力发展的空间,等等。我们必须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自觉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作为衡量标准,把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作为实现途径,把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作为制度保障。着力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实现“六个体系”一体建设、一体推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摒弃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中国奇迹说到底是靠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创造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特色、明显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命的担当,带领人民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充分显示了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色鲜明、富有效率,但依然需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在全球化的历史洪流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的竞争。如果我们陶醉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优越性,而忽视不断通过改革开放来创新和优化体制机制,就会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面前陷入新的危机和困境。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完成这一历史工程,零敲碎打不行,修修补补也不行,必须进行全面系统地改革,按照“六个紧紧围绕”的要求,不断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之愈益发挥出根本优势。

  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增强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万众一心共圆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始终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为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过程中,党的各项政策制度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群众的利益,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努力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更好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不断向分配不公、贫富悬殊以及种种消极腐败宣战,推动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更要充分依靠人民的力量。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关键还是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加以体现和保障。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实现更加切实的人民民主,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巨大优势。

  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推动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了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从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到内陆沿边、沿江城市的开放,从对发达国家的开放到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跨国投资目的地和主要对外投资大国,国内国际的互动效应明显增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

  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到创建亚投行和共建“一带一路”,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面对近年来“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的暗流涌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经济全球化的大旗,为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面临挑战之际,中国继续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活力,为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韩静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