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下的理论意义

来源:求是网

2018年02月26日 17:49:00A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宪法序言写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这是继十九大报告、新党章之后,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作为重要的理论概念出现在全国人民的视野中。

  从人类历史上看,大国崛起一定会提出引领世界未来的合作倡议和价值理念。“一带一路”及其背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承载着这一使命。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天下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五千年中华文明灵感,承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现代化梦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境界,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人类”是中国传统人本主义思想和天下观的时代升华。近代欧洲开创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国际体系滥觞于世,既稳定了国际秩序也带来不公,许多国家仍然是部落制,现代国家能力建设滞后于时代,且强者逻辑、先发逻辑一直在拷问国际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系天下,贯中西,怀南北,高瞻远瞩提出“人类”为单元的世界观,超越国家、民族的分野,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系统论,以及民本思想和天下情怀。

  “命运”源于一百八十年来中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独立自主,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秉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理念,鼓励各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是以中华国运带动人类命运,树立了超越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整体身份和未来认同,体现了中国世俗文明的时代魅力和天下担当。

  “共同体”超越民族作为想象共同体、中华作为文化共同体的层次,追求人类共同体的大同,实现全球化时代的天下一家梦想,超越地区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矛盾,是对近代以来中心-边缘全球化体系的超越,实现一体化地理、政治、文化的合一,成就人类命运。

  这三方面均超越了近代以来西方开创的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创新,也在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共产主义理想,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魅力和世界人民的期待。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继提出中国梦后的世界梦。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和专门机构的决议多次写入“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这表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成为广泛的国际共识,标志中国逐渐占据人类道义制高点。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展示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关键词。

  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核心理念,超越消极意义上“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形成积极意义上的“命运相连,休戚与共”,就是不仅要在物质层面,还要在制度、精神层面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塑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新身份,开创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人类新文明。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今天的“合”,就是超越国家的狭隘、利益差异,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将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出了中国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时代号角,彰显了全体中华儿女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心与决心。

责任编辑:韩静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