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7年09月29日 13:19:00A

  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科学判断。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标定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
  科学标定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是正确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的出发点与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也具有特定的历史局限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从总体上考察,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成功距离越近,越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对于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南。
  根据阶段特点确定发展思路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新思路,制定新战略,采取新举措,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这个目标已经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为让13亿多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正在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应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的变化,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涵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正如一棵大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刻表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上唯一正确选择。中国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并矢志不渝地坚持从本国的历史与现实出发,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也让世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近年来,中国努力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使得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与认可,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展示了新的图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郭碧娟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