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偶遇胡德夫:水,永远怀念流过的地方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8年06月04日 09:38:00A

本文作者与胡德夫先生(左)合影。(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遇见胡德夫先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那天,我们从台东多良车站上方的向阳薪传木工坊出来,到海边的爱琴海餐厅用餐,德夫先生陪着家人及亲友就在我们的邻桌。同行者中有不久前在央视《经典咏流传》中听过德夫先生天籁般思乡之音的,纷纷拥上去与德夫先生握手留影。

  胡德夫先生被誉为“台湾民歌之父”,又称“台湾少数民族歌谣之父”。他演唱的台湾少数民族歌谣,淳厚的嗓音从他宽阔的胸膛迸出,犹如祖先在高山森林中奔跑呐喊。1973年,胡德夫先生在台北举办了台湾音乐史上第一个个人演唱会。

  胡德夫先生是一个天才的歌者,也是台湾少数民族权益的保护者。1980年代,他与有“台湾的荷马”之称的台湾少数民族盲人诗人莫那能一起成立了“台湾少数民族权利促进会”,为争取、维护台湾少数民族的权益奔走呼唤。1984年6月20日,台北近郊的海山煤矿爆炸,造成大多数为阿美族的72名矿工死亡。莫那能悲愤万分,创作了《为什么》《黑白》《来自地底的控诉》等诗作,控诉少数民族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胡德夫为《为什么》谱曲演唱。这两个来自台东大武山的少数民族的儿子,并肩为族人的权利而呐喊。

  莫那能是排湾族的儿子,他的祖先曾在1874年日本第一次侵略台湾的“牡丹社事件”中奋勇抗击日本侵略者,抗争失败后,族人被迫迁移到大武山下滨临太平洋的阿鲁威部落。胡德夫先生的父亲是卑南族人、母亲是排湾族人,他自称“卑排族”。这两个流着排湾族血液的汉子,从台东来到台北,但都市的喧嚣没有遮蔽掉太武山和太平洋灌注给他们的灵魂。莫那能的诗叙述了排湾族的悲伤,表现了族人与现实世界的抗争。胡德夫的歌,把台湾少数民族的不屈命运传递到了世界。

  排湾族人自诩“百步蛇的后代”,他们勇敢而富有反抗精神。但在台湾近代百多年来的历史变迁中,他们的力量就显得缈小而微弱了。他们曾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失败而被屠杀。他们与殖民者抗争,但最终失去土地和山林。他们被殖民者当作动物一样放到国际博览会供人参观。他们受到皇民教育,青年被强征送上侵略者的战场而失去生命。直至现在,他们中还有被收买,成为欺压族人的帮凶。有的甚至成为“台独”的同路人。

  然而,莫那能、胡德夫自终守住心中的正义。莫那能持续批判揭露民进党的“台独”本质,期盼两岸早日统一。胡德夫先生更是两岸奔走,用歌声呕歌博大的中华文化,演绎乡愁,呼唤对统一的向往。

  相对于莫那能、胡德夫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这个福建移民后代对“台湾价值”的解析就显得令人可笑了。蔡英文放弃祖先的文化国族认同,千里迢迢地到南太平洋岛国展开“寻亲之旅”,其目的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蔡英文妄图用所谓台湾少数民族才是台湾最早的主人,而这个主人来自南太平洋,来否定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所以包括排湾族人在内的台湾少数民族就得跟着蔡英文到南太岛国找祖先了。

  其实,对台湾少数民族来讲,祖先都是大地的精灵,就象排湾族人一样,百步蛇才是他们崇拜的信仰。蔡英文不远千里给他们找同宗,乃是一个可笑的事,它只是岛内甚啸尘上的“去中国化”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蔡英文民进党当局不遗余力地“去中国化”,能成功吗?

  那天在多良车站的向阳薪传木工坊,那位排湾族小妹给我们介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排湾族青年回到大武山,来到向阳薪传木工坊。这个当年“八八”风灾的重创之地,远离都市,没有高薪。“因为,”她说,“我们排湾族谚语说,水永远留恋走过的地方。”这片背靠大山,面向太平洋的土地是他们的故乡。

  是的,水永远留恋它走过的地方。当台湾少数民族逐水草抓水鹿的时候,是汉人教会了他们农耕文化,是郑成功最早把中原的统治治理带到台湾,他们在龙旗飘飘下生活了两百多年,台湾之水早已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排湾族小妹的话,使我更理解了莫那能胡德夫们,蔡英文民进党妄图通过“去中国化”而达到“台独”目标,那才是痴心妄想。

  只是,蔡英文民进党能听得进去这些真正的“台湾之声”吗?(中国台湾网特约作者:且十)

(本文为网友来稿,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