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能阻挡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潮流吗?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8年03月21日 08:56:00A
2月28日,国台办、国家发改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发布了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在海峡两岸产生重大影响,也获得台湾民众的由衷赞扬,民进党当局却如临大敌、十分慌乱。行政机构主管赖清德先是宣称“大陆要并吞台湾”,而后宣布将会提出“因应策略”却不断拖延。
蔡英文当局一度展示出“不反制大陆惠台政策”的姿态,香港中评社将之解读为“这是蔡政府不得不的选择,却对台湾、对两岸都有利”。然而,民进党当局仍旧一意孤行,3月16日,行政机构副主管施俊吉召开记者会,宣布对抗大陆“31条惠台措施”的“四方向八策略”。相关方案空提口号、鲜见配合措施,“新瓶装旧酒”十分明显,与大陆有关政策根本不在同一比较平台。仔细分析,仅有公立大学教授加薪10%较为实际,但是台湾大学薪资远低于周围地区,仅有限程度的加薪仍旧无济于事。按照赖清德原本的意思,台湾方面在12日就会提出针对31项政策的应对方案,延宕四天后不说,政策仍旧空心却难以掩饰阻碍台湾人民赴大陆工作、学习的企图,让两岸有识之士无不叹息。可问题在于,两岸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前进方向和统一大潮的必然之举,民进党能螳臂当车吗?
民进党当局评估后认为,台湾方面众多受到“31条措施”影响的项目中,以“以台商登陆投资享税收优惠、科研机构人员享大陆激励政策、台湾人可参与专业技职考试”冲击最大,岛内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就不同程度的限制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士到大陆工作,公开以“触犯‘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相威胁。作为见证了两岸关系从冰冻走向融冰,如今再度陷入僵局的资深官员,前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指出,岛内“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并不禁止台湾民众到大陆从事医师、教师的工作,台湾当局以“法律限制”为由妨碍民众到大陆发展于法无据,代表民进党当局完全没有自信,只一心一意要用意识形态来治理台湾和切断两岸关系。
台湾主流民意认为两岸终将统一,只是统一时间点尚未明确。以台湾医学生为例,如今在大陆医学院就读的越来越多,由于台湾不承认大陆医学学历,一旦到大陆读书就很难回去,尽管如此申请人数依然络绎不绝,这表明台湾学生看好大陆发展前景以及大范围、深层次的惠台政策,而一旦到达“法不责众”的地步,将会让看重选票的台湾政党更改限制,达成倒逼台湾放松两岸限制的效果。
台湾世新大学法律系副教授高思博更是指出,民进党当局意图掀起砸资源大战来挡住人才西进,是做不到的。台北商业大学校长张瑞雄感慨,台湾采用围堵没有用,重点要思考,为何是“单方向”流动,不是“双向”?两岸资源的双向流动仰赖于台湾当局明确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并且不在岛内搞出“去中国化”的小动作,真心推动两岸人民往来、便利货物运输,遗憾的是,上述三个条件民进党当局都做不到。
“31条措施”也对岛内政局产生影响,有台湾学者发现在应对方面民进党若干机构并不同调。专门研究民进党的台湾学者郑明德认为,就“大陆31条措施谁应当回应”,蔡英文、赖清德有所嫌隙,对于新潮流系来说,“这是蔡英文要负责”,虽然直接承担压力的是赖清德,但是蔡英文包袱不会比赖清德来得轻。
实际上,由于岛内的工作、学习环境滞后于周边地区,台湾的优秀人才早就往外跑,大陆只是提供了一个越来越有更高性价比的选择,两岸相似的人文社会环境也比外国来的更加舒适。即便没有大陆的大幅度、深层次的31项措施,台湾人才岛内也留不住,正是大陆高度重视台湾人才工作,这个问题才引起岛内的重视,民进党当局感谢都来不及,怎会充满酸言酸语,甚至成为阻碍人才自由流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历史罪人呢?(作者:李东海,四川省台湾研究中心)
(本文系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推荐
-
民进党,说好的“民主”与“进步”呢?
03月14日 -
【关注31条】31条措施屡获赞 两岸融合加速中
03月14日 -
全国两会闭幕,春天的约定才刚开始(萧萧话两岸)
萧萧话两岸03月20日 -
台媒:蔡当局与其说服民众,不如为其创造更好环境
海峡时评0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