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十九大】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成功的关键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7年11月07日 17:58:00A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报告中两次提到了“乡村振兴战略”,我认为这是破解“三农”问题,更是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民增收的根本之策。与此同时,报告里还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无疑向社会各界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即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补短板,强弱项,“三农”事业大有可为。但由于发展条件和能力的差异,中国乡村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当前,农村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长期以来,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薄弱和短腿环节。补齐农村这块短板,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和繁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我认为首先要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好美丽乡村,然后吸引青年返乡,锻炼出一批致富带头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和人才支撑,但人才和科技终究需要根植于乡村规划这条线上。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四个发展迅猛的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二三线城市的发展都让人赞叹。但我国更多的区域单位是乡村,就城市发展速度相比,大多数乡村的发展比较缓慢,只有个别乡村如江苏省华西村的发展才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乡村发展缓慢,除了劳动力、乡村底蕴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有效的乡村规划,在没有发展纲要以及执行者执行的情况下,乡村的发展可谓是走一步看一步,一切由乡村干部说了算,后面的发展又由下一任干部说了算,如此反复。
我们的乡村规划围绕着两个难题:一是无法为全国的乡村制定统一的规划,这是因为我国地理辽阔,各地文化、语言均有不同,尤其是55个少数民族的规划制定更不能做统一部署。另一难题就是在对农村规划实施的主体中,缺少对农村规划的能力。
国家有国家的规划,城市有城市的规划,乡村自然有乡村的规划。只不过我国村庄数量极多(村庄上面还有近6亿农村常住人口),分布广阔且乡村规模相对较小,再加上我国各地文化复杂多样,乡村规划更是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做国家规划的人们一本都是全国各地精英中的佼佼者,为各个省份做规划的也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然后各个城市将优秀的和普通的揽去,更多的人是再给企业打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哪些人在给乡村做规划?
当前,乡村规划的制定者以及执行者主要以年龄大、文化知识水平低的人群主导,他们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但并不具备治理一片区域的能力,当上头政府下发文件要求进行乡村规划时,也只能依葫芦画瓢凑合了事,乡村规划的基础从本质上已经不牢固。
乡村规划的设计对乡村发展必不可少,如今一家公司对企业发展的规划都需要专人来做,更何况一个区域的发展?既然如此,国家为可以通过培养一大批专业的规划人才到各个乡村进行学习和研究,通过不同乡村的人文、发展、经济情况制定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的发展规划,经当地政府同意后成为具备法律效应的当地发展规划,每一任乡村干部都必须按照乡村规划进行工作。
这些规划人才能够更加客观的对乡村进行了解,能够通过自己独特的观察看见乡村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因此能量体裁衣做出适当的规划。这项工程的规模将非常庞大,耗时也会非常长,但我相信如果这么去做,能够给超过80%的乡村提供符合乡村情况、适合乡村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乡村经济效用的规划。
唯有如此,乡村才能够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实现繁荣与兴盛。。(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台湾网特约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等作品)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推荐
-
【十九大回声|大家谈】十九大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12月13日 -
【大家谈】国企改革为十九大后全面改革创造条件
12月13日 -
【大家谈】十九大是中国经济指路明灯
12月13日 -
宋清辉:中国自贸区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