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31条措施】31条之于两岸青年往来的重大价值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8年07月11日 08:32:00A
农历春节过后,国台办送出三十一条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其中有19条涉及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的同等待遇问题,为台湾青年在大陆打拼、施展拳脚提供了平台。台湾籍全国人大代表蔡培辉表示,当前台湾地区薪资较低,就业机会减少等因素,使台湾青年到大陆寻梦的机会越来越多。另一名台湾籍全国人大代表符之冠说,31条惠台政策深得人心,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热情也将愈发高涨。
两岸青年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大陆强调从“两岸一家亲”出发来化解心结、克服困难,而且“心灵契合”比“形式统一”更为重要。至于如何达成?就仰赖于两岸青年的智慧了,但交流是第一步,有质量的交流是关键一步,可持续的有质量的交流则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中国进入新时代,两岸关系面临新局势之际,探讨两岸青年的交流模式有其必要性。从横向的角度看,青年和基层民众是两岸交流的重要力量,如果说基层民众代表了广泛的民意,青年就代表了民意的走向,而且很难被替代,甚至是无可替代。从纵向的角度看,青年总要成长为壮年,他日也将对两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吸引台湾青年多到大陆、了解祖国大陆发展,参与体验式交流,同时为大陆青年在快节奏生活中提供一个解台湾青年的平台,就是惠台三十一条对两岸青年往来的重大意义。尤为重要的是,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两岸青年的友谊、架构共同的价值观,致力于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据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张萌老师的调查,两岸青年种子工作坊是“大陆第一个民间自办的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不断丰富的审议式民主之探讨成为此间特色。在大陆范围内,以“立法院”议事程序、陆美台三角关系、两岸博弈为模拟对象的研讨仍然不多,至少在笔者认知范围内是没有第二家的。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根据给定、半给定甚至是随机模拟的情景推演局势,这对两岸学员来说尤是更新的尝试。南京市民国旧迹不少、乡村建设成绩斐然,通过城市与农村的探索,也为两岸学员对于以南京为麻雀来了解大陆提供了良佳的范例。毕竟,两岸关系不仅有政治味,也不能只有政治味。
岛内历史上形成的“反共宣传”、今日泛绿媒体的偏差报道,以及海峡横隔的现实,往往是台湾青年不了解大陆的重要原因。大陆人对台湾有美好的印象,既根植于同胞亲情,也来自于幼时课本对宝岛的美好描述,但也有对于台湾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的陌生感。“面对面沟通,心与心交流”,能不断增进理解、拉近心理距离,这是网络讨论、电话通讯都不能达成的。两岸青年的思想看似有差距,但处于人生中观点最容易变革的时期,一位台湾老记者告诉笔者,“成天互喷,只会越来越远”,“见面交流,会有更接近事实的认识”。
三十一条的意义即在于,提供了更多台湾青年到大陆走走看看的机会,同样也热忱欢迎他们加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过程中来,共享中华民族百年来最伟大的荣耀。这虽然是一个宏大的史诗,但也需要一个个青年扎根的故事来铺就,而前提条件就是台湾青年有机会了解大陆、两岸青年加深彼此认知。还记得去年赴台时一位前辈说的话让我记忆深刻,“两岸最重要的,是真诚和解”,“真诚和解”四个字何其精妙的描绘出两岸的现实所在!
台湾发展相对滞后,执政者也丧失了共图中华民族伟业的雄心,好在大陆蓬勃发展,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促进统一、实现复兴的历史重任。通过首先对包括青年在内的台湾民众提供同等待遇,展现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而后倒逼台湾当局更大范围对大陆开放、至少是减少不合理的限制措施。将三十一条与台湾当局种种限制两岸青年往来、大陆青年在台发展的政策相比,谁真正关心两岸青年显而易见,三十一条也将继续展现蓬勃生机。(作者:李东海,四川省台湾研究中心,江苏省台湾问题研究中心兼职助理研究员)
(本文系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推荐
-
与新时代同行,做“中国梦”贡献者(萧萧话两岸)
萧萧话两岸07月11日 -
高思博:民进党要切断台湾与大陆连结
两岸智库07月02日 -
台当局“新南向”沦为“新难向”
07月06日 -
“31项措施”落地厦门 港媒:创新体现厦门特色
海峡时评0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