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舟:两岸发展道路竞比的历史性转折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7年12月08日 13:16:00A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前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李逸舟(资料图)
香港中评社7日发表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前主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李逸舟的评论文章指出,以十九大为标志,两岸长期以来实际进行的关于道路与制度问题的竞赛对比,已经发生历史性转折,预示出两岸关系的全新发展阶段,及经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乐观前景。
文章摘录如下:
最近,台湾《联合报》一项民意调查引起两岸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该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与大陆印象诸多方面的正面看法均明显升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民意翻转”。毫无疑问,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大是这一现象的关键“触媒”。如果继续放宽视野拉高视线,似可进一步发现:以十九大为标志,两岸长期以来实际进行的关于道路与制度问题的竞赛对比,已经发生历史性转折,预示出两岸关系的全新发展阶段,及经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乐观前景。
新的阶段性特征集中呈现
《联合报》民调的主要内容有:台湾民众76%知道大陆召开了十九大;49%对大陆民众有好印象,40%对大陆政府有好印象,均创八年调查新高,而负评也为历年最低;40%愿来大陆就业,38%愿让孩子来大陆读书,分别较去年增9%与6%;30岁以下青年“西进”意愿由去年30%增至53%,30至39青壮年接近50%愿意“西进”;主张急独或缓独的由去年31%降为24%;68%不担心大陆实力扩张对台不利;来过大陆者56%对大陆人民留下好印象,49%对大陆政府观感佳,好评较没来过大陆的分别高出14%到18%。
十九大期间,“卢丽安现象”在两岸引发广泛涟漪。卢作为土生土长的南部台湾人,留学学成后到上海工作生活,两年前加入共产党,今年被选为党代表参加十九大,“爱台湾也爱大陆”,受到各方关注。
稍早的十九大前夕,退役将领、蒋经国时期的“反共老将”许历农,即以专文声明不再“反共”。他说,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许多成就,已经是世界经济大国,“今天大陆的思想和作为完全符合正常国家发展的原则”;“当年反共的理由已不复存在”;未来唯有两岸互利双赢实现统一,方为国家全民之福。这是自1986年国民党秘书长李焕公开表示“坚持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不再以取代中共政权为目的”后,传统国民党人思想状态的又一次标志性转变。
与此相关,去年“5.20”至今,岛内不同机构所作十几份民调一致显示,民众的中国认同触底回升,均呈现“统升独降”的结果。所谓族繁不及备载。岛内外各种转折性征兆,于十九大前后结构性涌现。
两岸关系的基本矛盾是发展道路及其发展水平的矛盾
许多年来,由于少量“台独”势力的存在及其间歇性嚣闹,致使不少人似乎已经遗忘两岸间的主要或基本矛盾何在。胡锦涛在2008年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讲话中对此有过明确界定:“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笔者曾不厌其烦就此指出,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的政治对立,当然就是毛泽东主席曾经阐明的围绕中国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不同选择。1949年以后,两岸实际上始终继续围绕这种政治对立进行着长期的斗争与竞赛;从解放台湾与“反攻大陆”,到“一国两制”或“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无不如此。这无疑构成两岸关系的基本矛盾,也即决定60多年来两岸不统一状态的基本因素。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两岸开启交流时,台湾正处于“四小龙”经济起飞后“钱淹脚面”财大气粗的阶段,多数声音是经济与生活水平接近后再谈统一;九十年代台湾实施西方式政党政治,一度更有“经营大台湾,建设新中原”和“民主灯塔”之谓,这种“道义”的优越与俯视无不属于上述“政治对立”的遗留与延续。
两岸发展竞比由量的渐变到全面翻转
大陆自改革开放后,历经无数艰辛困难,各项事业克难前行,至现在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两岸经济发展与物的对比已不待多言。而十九大之所以触发人们认识与看法的进一步转变,则主要源于以下因素。
一是如十九大所回顾总结,过去五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性变革。譬如,铁腕反腐不仅消除党内和社会存在的严重隐患,也彰显出公平正义、以法治国的坚定取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共同富裕的举措全方位推进,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创新驱动战略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文化软实力与传统文化影响显着提升,人民需求由物的满足开始向富而好礼转变,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各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并不断获得现实回应。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意义与影响深刻而广泛,归根结底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切合中国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是正确而卓有成效的。也因如此,近年国际上对中国道路与中国制度的正面评价逐渐增多,负面攻击明显减少,长期存在的“中国崩溃论”逐渐消歇。
二是十九大报告规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奋斗两个十五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宏伟蓝图世所罕见,也为世界所称羡,已经看得见、摸得着。通过过去五年习近平治国理政展现的巨大执政能力,人民对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同时,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面向未来倡导构建人类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无疑极大提振人民的民族自信与对未来发展的高度信心。
习近平多次指出:“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两岸自1949年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曾经长期受到怀疑与攻击,中间也经历了苏东集团的整体性塌陷。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以中国崛起的辉煌成就、民族复兴的灿烂前景证明了它的正确性与生命力。人们至此认识到,倡导“四个自信”,绝非徒托虚言。
继续坚持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
十九大在两岸关系引发的效应,有力地论证了中共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道路的正确性与塑造力。习近平报告中在强烈表达反对“台独”的“六个任何”立场的同时,也再次斩钉截铁地宣示: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十九大甫结束,大陆网络世界有关“武统”的声量随之降温。很明显,十九大促使人们更加清晰认识到经由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巨大可能性与乐观前景,为社会注入了空前的自信与定力,缓解了对“台独”的忧虑与担心。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习近平近年多次指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促进共同发展、走向民族复兴、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同胞要坚定信心,排除一切干扰,沿着这条路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也是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与巨大潜力、进一步增强对台湾人民吸引力、感召力的需要,是服从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以民族复兴推动和平统一的要求。无疑,这仍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习近平2015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民主党派联组会议上曾明确断言:“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参照十九大的思想理论方法,可以认为,两岸在发展道路及发展程度竞比中的历史性转折已经出现,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明水平等各领域都有待较长的时间和努力予以充实提高,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在发展中予以化解和处理。
和平统一是最符合两岸人民利益与愿望的方式,是最合理、最具先进性的方式。当年大陆确立和平统一国策的时候,曾有论者总结中国历史上九次大统一均由武力达成的事实,对和平统一信心不足。十九大最鲜明地揭示出和平统一的巨大可能与广阔前景。其中缘由,即在于历史上的统一都是一家一姓式的朝代更替,绝对排他;而我们从事的统一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意志为依归的统一,追求心悦诚服,心灵契合,相互包容,互利双赢,共同构建。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不懈争取民心,一切“去中国化”和阻碍统一的图谋都将被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浪潮所淹灭。
责任编辑:张洁
相关推荐
-
学者:“促进心灵契合”是新时代对台工作重要新思路
12月08日 -
学者:两岸青年交流取得积极成效,期待"两岸族"更多作为
12月19日 -
学者:十八大以来两岸经济社会交往法制化进程综述
12月07日 -
全面把握两岸关系阶段性特征,稳步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