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版“小确幸”:让断电成为常态?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8年06月05日 13:48:00A
日前,台北市信义区2800户断电,台北101大楼及新光三越等百货商场均受影响。台当局的说法是“馈线跳脱”。台湾“中时电子报”对此发表罗智强的评论说,台北市信义区的断电已不是“偶发”状况,这几个月全台频频断电几乎成了常态,而台当局千篇一律的理由都是“馈线跳脱”。然而,为什么以前马英九执政时,不会三天两头的“馈线跳脱”,而蔡英文上任短短2年,“馈线跳脱”却在全台各地变成一个不稳定的梦魇?
曾几何时,自傲是经济四小龙的台湾,竟连“稳定供电”这4个字都做不到。能不让人觉得悲哀感慨吗?
这让我想到在2014年访问印度时的一段经验。有一天,我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家麦当劳想要写一些游记,我点好餐、找好位置坐下来。才打开笔电,忽然一片昏暗,停电了。我愣了一下,而周边几乎满座的印度人对停电的反应。在麦当劳用餐的印度人们,在停电时,谈笑依然,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脸带惊讶或者东张西望,平静地彷佛这场停电根本不存在。
念头飘飞了一阵子,电又来了,我坐在窗边,一边看着街景,一边写着我的游记,不一会儿,电又停了。身边的印度人,依然平常如昔,没有任何特别的反应,而第2次停电,我也不再像第一次那样惊讶了,看来我也开始“习惯”这样的停电。
回想2014年的时候,台湾是什么样的光景呢?太阳花学运正沸腾,反服贸、“反中”、反全球化,各种反对议题卷杂在一起的学生运动,方兴未艾。当时人在印度还在关心台湾新闻的我,看到一个新闻标题:“反核将接续反服贸学运”。
看着这个标题,当时的我心里想着,能源政策的争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呢?或者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大多数的政策决定都是带着价值倾向的利弊权衡,简单地说,就是生活型态的选择。就像反核电,少一种电力选择,不会没有好处,例如会少了日本311造成的核灾风险,但也不会没有坏处,电力成本会增加、缺电的风险会大增。
“这就是未来的台湾要面临的状况吗?连稳定的基础电力供应都无法确保?”我心中不禁忧虑着。然而,这4年前的忧虑,在今天竟然渐渐成为现实,而另一个现实则是台湾的空气质量也在恶化中,这道理也不复杂,使用不同的能源,就要付出不同的代价。不用核能源,改用碳能源,不只电力成本会、缺电风险会增加,碳排放也会增加,这当然会威胁人们的健康。
再说下去,讨论就开花了,让我把镜头拉到4年前,在我身边不受停电影响、谈笑依然的印度人。对比当时我看到的印度,和今天也开始缺电、断电的台湾,我忽然意识到什么叫“小确幸”。停电了,坐在我身旁的印度顾客笑声依然爽朗,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快乐,他们习惯到甚至没有感觉到停电了,电不够,好像也没什么,对不?有这样的豁达,何须在意电力供应稳定还是不稳定?
但关键也正在此,在台湾,习惯电力供应无虞的我们能有这样的豁达吗?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我们会是缺电时,少了冷气就没有办法睡觉的忧郁客?还是热到流汗,依然可以睡到流涎的幸福人呢?
想到这里,我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正是蔡英文想要教会台湾人民的事啊!只要大家习惯了,缺电、断电又何妨?就像我在印度麦当劳遇到的2次停电,第1次惊讶,第2次,不也习惯了?
责任编辑:李杰
相关推荐
-
承诺成笑话!民进党当局成了“跳票者联盟”
06月05日 -
台“汉光演习”出意外 港媒:能力令人质疑
海峡论坛06月05日 -
台当局借“台布断交”对抗大陆必然落败
海峡时评06月05日 -
【海峡论坛】海峡论坛登场 民间交流其势难挡
海峡时评06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