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促转条例”追杀国民党,还是“转型正义”?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7年12月12日 08:52:00A
台湾“立法院”日前通过“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据以成立“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推动开放政治档案、清除威权象征等事项。台湾《中华日报》今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转型正义”的定义,就是坦诚面对、公正处理台湾民主化前,不正义造成的历史伤害,借此消弭仇恨,放下对立,巩固民主。然而,民进党重新执政以后,没收国民党及所谓附随组织的财产。现在又制订“促转条例”,其目的同样是针对国民党进行历史审判。试问:地名、校名更改,中正纪念堂毁掉,就能消弭仇恨达成和解吗?
社论摘编如下:
台湾“立法院”日前通过“促进转型正义条例”,据以成立“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推动开放政治档案、清除威权象征等事项。这一违反民主“法治”原则,且有“违宪”之虞的“法律”,摆明针对国民党追杀。蔡英文居然强调,“转型正义”的目标是和解而不是为了斗争,令人为之气结。
“转型正义”的定义,就是坦诚面对、公正处理台湾民主化前,不正义造成的历史伤害,借此消弭仇恨,放下对立,巩固民主。过去三十年来,从解除戒严、陆续修正相关“法律”,到使相关受难者获得赔偿、补偿或回复受损权利,此即转型正义之落实。
然而,民进党重新执政以后,先是主导通过“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以违反“法治”基本原则的推定方式,没收国民党及所谓附随组织的财产。现在又制订“促转条例”,其目的同样是针对国民党进行历史审判。
“促转条例”规定,“出现于公共建筑或场所之纪念或缅怀威权统治者之象征,应予移除、改名”,“若是侵害人权的发生所在地,则保留重建或规划为遗址”。内容笼统模糊,立即引起各方疑虑。例如全台196条中正路、19条介寿路、10条经国路,以及36所以中正、介寿或经国为名的公立学校,是否都要改名?有蒋中正图像的1元、5元、10元硬币和200元纸钞(新台币,下同),是否也要改版?
台当局“行政院”发言人徐国勇虽声称“没有这回事,这是在制造对立”。台当局“内政部长”叶俊荣却表示,路名更改属于地方权责,地方政府会根据“促转会”的认定来推动,“台湾是有地方制度的,地方事务就给地方处理,台当局会关注有无统合性需求”;台当局“教育部长”潘文忠也强调,台当局“教育部”会与相关学校,依条例内容做适法研处,促转会的决议将作为推动转型的依据。
相关地名、校名的改名,以及钱币的改铸,显然都不是传言,只是现在不做,等促转会成立之后再实施;中正纪念堂和全台各地的蒋公铜像就会成为首要目标。这样的作法势必导致国库增加巨额开支,加重户政、地政作业负担,造成民众不便,更会搅乱社会秩序。这对台湾目前的困境究竟有何帮助?
“促转条例”更赋予促转会拥有指挥“宪警”的“司法”调查权,可以进入私人处所强制调查搜索;国民党及所谓的附随组织持有的政治档案,须主动通报促转会,可以全部收归台湾地区所有。这些做法破坏五权分立的“宪法”精神,且侵犯人权和民众团体的“合法”财产权,违反民主“法治”原则,简直比威权时代还威权。
可悲的是,蔡英文大言不惭,希望在“转型正义”完成后,台湾不再有任何政党需要再背负威权统治的包袱,民众不再因痛苦的历史记忆而相互仇恨。试问:地名、校名更改,中正纪念堂毁掉,就能消弭仇恨达成和解吗?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推荐
-
想问民进党:“转型正义”还是政治清洗?
11月30日 -
“独化”教育的老梗再次上演
02月23日 -
陈水扁三字已成民进党不得不忍受的煎熬
02月23日 -
民进党不愿面对真相 缺思过悔改缺革新主力
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