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的台湾文化,除了苍白还剩什么?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7年08月30日 09:16:00A
台湾《自由时报》29日的社论《语文课纲争议的虚与实》一文,大声抗辩社会不应以“去中国化”的标签来加给此次的语文课纲争议。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发表台湾佛光大学中文学系教授、前语文课纲委员谢大宁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是,这个新课纲的目的就是要剥夺高中生形构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完整认识的机会,这不是赤裸裸的“去中国化”是什么?那些一心只想要把中华文化从教育中拔除的文化“台独”论者,抽掉了中华文化,你们所说的“多元文化”将何所附丽?这样的台湾文化,除了苍白,还会剩下什么?
评论摘编如下:
台湾《自由时报》29日的社论《语文课纲争议的虚与实》一文,大声抗辩社会不应以“去中国化”的标签来加给此次的语文课纲争议。坦白说,以台湾《自由时报》的一贯立场而做这一抗辩,的确有点令人诧异,也有些令人发噱!“去中国”的运动不正是台湾《自由时报》一直在做,也引以为荣的事吗?今天怎会为这样一个标签而做仗马之鸣呢?
姑且不谈《自由时报》的立场问题,回到这次语文课纲修订,课审会的做法到底有没有“去中国化”的问题上。毫无疑问地,这是民进党的台当局“教育部”又一次在“去中”的做法上跨出的一大步,何以言之?
很多论者都把这个问题简化为文白比例调整,以及文言文选文篇数的问题,很显然地,那些纯由政治任命的课审会委员也是从这个地方下手,于是一个严肃的学理问题就被简化成了文白比例、文言篇数该有多少的问题,而忘了这个问题背后该有的逻辑。
讨论这个问题有一个理论面的问题,以及一个重要的实务问题。理论面我们得问,高中的语文课其使命是什么?长久以来,我们对语文教学就有一个阶段性的规范,小学是以语文学习为主,初中则语文与文化并重,且逐渐增加文化学习的份量,高中则当然应以文化学习为主。
如果高中语文应以文化学习为主,那么这个文化的内容该是什么?要如何分配、选材才能传达这个文化的内容?它其实跟文言白话无关,除非我们根本就不想要继承这个文化传统,否则这就会有准据。这当然是专业问题,书店的畅销书也许可以由销量决定,但是不是经典性的作品,又岂是可以任由网络票选来决定的呢?杜甫说“文章千古事”,曹丕更把文章提升到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难道这些也要交给“轻薄为文哂未休”的网络来随意高下吗?
至于说落实到具体的教科书规范上,以作者曾担任课纲委员的经验,很清楚这是为了教学现场的实务考虑。课纲里做文言的推荐选文,一则是不得不与大学入学考试妥协,另一则也是为了高中教学现场考虑。有两个标准是必须达到的,一个是选文必须有文化传统上公认的代表性,另一个则是要能传达出我们文化传统中各种文类的性质与发展。这次的课纲修订,可以达到这个起码的标准吗?
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是,这个新课纲的目的就是要剥夺高中生形构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完整认识的机会,这不是赤裸裸的“去中国化”是什么?要知道,对绝大多数的高中生而言,这乃是他学生生涯中最后一次完整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啊!莎士比亚的英文对现在使用英文的人而言,不也是文言文吗?为什么美国高中生都得读莎士比亚呢?
于此,那些鲁莽灭裂,一心只想要把中华文化从教育中拔除的文化“台独”论者,抽掉了中华文化,你们所说的“多元文化”将何所附丽?这样的台湾文化,除了苍白,还会剩下什么?
责任编辑:王鑫
相关推荐
-
蔡当局刨根“去中”,台湾民众怎能袖手旁观?
08月28日 -
台当局欲制造“国文浩劫”,港媒:都是徒劳!
08月22日 -
蔡当局没搞“台独”?这是把两岸民众当傻子!
08月01日 -
文雅不成却闹笑话 台湾政坛怪象几时休?
0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