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国琉璃对话法国玻璃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8年04月23日 13:38:00A
杨惠姗、张毅与法国国宝级大师安东尼·勒彼里耶。(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供图)
中国台湾网4月23日讯 当地时间4月20日,由中国现代琉璃艺术开拓者与奠基人、琉璃工房创始人——杨惠姗和张毅携手法国国宝级玻璃艺术大师安东尼·勒彼里耶的当代琉璃艺术联展在安德尔-卢瓦尔省省会图尔市历史古迹古安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法国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即将迎来的文艺复兴500周年庆祝活动序曲,联展集中展示了杨惠姗、张毅富有东方人文色彩的近20件中大型作品,以及安东尼·勒彼里耶历年代表作。
“琉璃”,约3000年前,中国对“玻璃”古老的称呼。1987年,杨惠姗和张毅,一个亚洲电影影后,一个亚洲电影最佳导演,开创了华人第一个玻璃艺术工作室——“琉璃工房”。30多年来,杨惠姗、张毅应邀至国内外各地展出,作品曾获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等20多家世界级博物馆收藏。
杨惠姗将玻璃艺术的语言特质,结合了她个人人生的阅历,让玻璃艺术诠释了一种东方的、生命的、形而上学的哲思,这是艺术创作和真实生命的奇特结合。此次展出的“一朵中国琉璃花”系列作品中的《且舞春风共从容》,系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同款作品。
杨惠姗的“无相”系列作品里,总是蕴含着生命的哲学:生命的虚妄短瞬,仿佛宇宙中的小小气泡,那么虚幻、那么绚丽,却又不能掌握。对杨惠姗而言,琉璃是带有警示意义的材质,始终提醒着,生命绚丽又脆弱的无常。
张毅的“一抹红”系列作品以玻璃铸造为媒介,融会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表现宋代山水的水墨层次、晕染,让诗情画意流动,让宋代的审美趣味在琉璃的语汇里流动。颜色的浓重与淡远,是时间与空间的探索,颜色中的千变万化,是抽象水墨的写意笔法。张毅回归到自己的文化,回归到自己民族的语言,用中国人的色彩,将哲学与诗意,将一生际遇,凝练成最混沌也最纯粹的一抹红。
安东尼·勒彼里耶,不仅是法国国宝级艺术大师,也是法国百年脱蜡铸造技法世家传人,曾获得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大师称号,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玻璃艺术家之一。安东尼·勒彼里耶的作品中,浮现或铭刻着诸多历史、人物、艺术、时间相关的符号,展现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人类的关怀。其作品的色彩不是在玻璃的表面流动,而是在玻璃内在的透明空间里散开。抽象、壮观、绚丽的颜色,与不经意的留白,共同造就了一个深沉而广远的空间,极富韵律感,以及光的美感。
杨惠姗和张毅相信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传统,文化是生活。艺术,必须与时代有关系,与艺术家走过的路有关系,与创作者的生命情感、民族情怀有关系,它才不是一片虚无。杨惠姗和张毅以琉璃艺术,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创作方式,让真正属于东方的哲学与美学,重新进入当代西方艺术的视野。30多年来他们不间断地用琉璃这个材质传播中华文化之美,推动文化“走出去”。杨惠姗和张毅希望透过这次展览,促进东西方艺术交流对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底。
中国琉璃对话法国玻璃。(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供图)
安德尔-卢瓦尔省省议会主席让-热拉尔·波米耶(左一)称赞杨惠姗、张毅充满东方人文色彩的作品让人惊艳。(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供图)
“一抹红”系列作品。(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供图)
法国小女孩欣赏《且舞春风共从容》。(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供图)
杨惠姗、张毅在古安博物馆。(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供图)
展览开幕式现场。(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供图)
责任编辑:马一娜
相关推荐
-
“2018保生文化祭”台北开锣
文化04月23日 -
幸福家与乐和仙谷共建两岸文化交流基地
文化04月23日 -
将水墨韵味融入两岸生活美学——黄公望两岸文创设计大赛在台颁奖
文化04月23日 -
蒋孝严五年两赴河南拜黄帝:从“寻根溯源”到“齐心振中华”
文化0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