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 箱       vip会员        天 气   
字号:
《饮食须知》看穿食品的美色真相

  时间:2007-07-18 10:12    来源:     
 
 

  要想真正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费一些时间,按照传统的方式,亲自动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

  在超市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松软得可以弹起来。” “柔滑得如丝绸一样。”消费者为这些诱人的语言所征服,于是欣然购买。其实,食品的美妙口感毫无例外地来自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

  也有些食品如此宣传:“本品不含防腐剂。” “本品不含人工色素。” “本品不含香精。”

  消费者心有所动,认为它们更健康,就更高兴地把它们放入购物篮。其实,这些食品不含防腐剂,未必不含抗氧化剂;不含色素,不等于不含防腐剂;不含香精,也不等于不含增稠剂等其他添加剂。

  其实,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

  很多消费者总觉得添加剂是生产厂家骗人害人的东西。但是,只要想一想以下这些事实,就能明白,消费者自己有没有责任。

  自己家里炸的食品稍微凉一点就会变软渗油,而外面卖的很多煎炸食品放了多久都还是挺拔酥脆。为什么你总是选择那些最脆最爽的呢?

  家里的馒头放半天就会变硬发干,而超市的面包几天后还是松软依旧。为什么你专门选那些最松最软的面包,稍微干一点的你都不肯问津呢?

  可见,在这个消费决定生产的时代,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了生产者的行为。要想真正避免摄入大量食品添加剂,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费一些时间,按照传统的方式,亲自动手制作健康的家庭食品。

  家做新鲜食品的好处,远不仅仅是避免食品添加剂。新鲜食物可以提供最平衡的养分,最多的保健成分,最多的膳食纤维,还能更好地提高免疫力——总之,用完全天然形态的食品原料在家烹调,虽然花费时间精力,却可以充分获得大自然赋予的健康好处。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快捷”,必然要牺牲一部分健康特性。因为,天然食物中的健康成分,很难在加工中完全保留;天然食物的美好特性,也只能存留非常短的时间。消费者应当接受这个基本事实。

  如果不肯降低对食物的要求,又不肯购买新鲜原料自己制作,就只能与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了。

  实际上,国家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整体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在正常用量下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然而如果在膳食中的摄入量过大,仍然可能带来副作用。国外已经有不少研究报道,在让儿童远离各种加工食品之后,不少孩子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侵略性行为等都有所改善。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要紧的是树立正确的食品选择和评价观念,不再过度依赖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而是珍视自然的风味,感激父母家人不辞辛苦烹调制作一日三餐的爱心,并把健康的民族饮食传统传承下去。 (范志红)

  如何与添加剂相处

  说到添加剂问题,很多人脑海里立刻想到的是它的毒性。谁都知道“添加剂是恐怖的”、“对身体是有害的”。复合摄取添加剂到底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到现在依然是个研究盲点。遗憾的是,也没有这方面的事实依据。在添加剂蔓延的世界,我们的饮食生活要做到无添加剂是不可能的。近几年来,我们依赖使用添加剂做成的食品,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添加剂的毒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但一个劲儿地鼓吹其危险性也没用。所以,不如辩证地来看待添加剂问题。过度使用添加剂确实是个问题。但是“食品添加剂=毒害”这样一刀切的话,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与添加剂和平相处五要点

  (1)仔细看好“背面”再买——先从手腕开始练起。

  在超市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尽量买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少的食品。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请不要忘记,光线越强,影子也就越深。

  (3)“知道”了以后再吃。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

  (4)不要直奔便宜货——便宜是有原因的,在价格战的背后,有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

  (5)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明太鱼子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汉堡包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延伸阅读:

  《饮食须知》

  贾铭,浙江海宁人,字文鼎,号华山老人。生于南宋,卒于明初。太祖(朱元璋)召见,问其平日颐养之法,对曰“要在慎饮食(关键在于饮食)。”随后撰写《饮食须知》一书呈进御览,赐宴礼部而归,享年106岁。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大徐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