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信 箱       vip会员        天 气   
字号:
温州古墓葬群现身不足一米明代陶棺

  时间:2007-05-14 14:41    来源:     
 
 

  两天前,我市文物考古部门宣布,对市区双屿卧旗山古墓葬群的考古清理工作结束,在33座古墓群中,除出土了上百件珍贵文物外,还在省内首次发现了明代中期陶棺葬。这座神秘的陶棺没有墓志,长仅0.6米,宽0.4米,高不过半米,陶棺为何这么小?它的主人是谁?棺内葬的是成人还是婴儿?它又蕴藏着怎么样的秘密?一连串的谜团随之产生……

  短小陶棺突然坍塌

  陶棺出现在第一号墓内,它长仅60厘米,整体完好,外表简单朴素,并且没有墓志。在确认了陶棺周围没有其他部件遗漏后,考古人员将它留在了原地,准备对外表进行彻底清理,然后再搬入室内考古。不料连续几天连绵大雨过后,原本外形完整的陶棺,因为隐含的裂缝被雨水涨裂,突然在顶部出现坍塌。棺内露出了一堆排列整齐、并被焚烧过的骸骨碎片…… 考古资料显示,在此之前,国内曾发现过四处陶棺葬。这些陶棺均为传统棺材的形制,长近2米,且尸体为直接放入棺内,没有焚烧迹象。可在卧旗山出土的陶棺为何如此短小?考古人员仔细察看了棺体,均未发现破解谜团的线索。

  棺主身份扑朔迷离

  为了揭开陶棺谜团,我市文物考古人员将陶棺的残片送到上海博物馆进行热释光鉴定。热释光鉴定根据碳元素的衰变来判断年代,可以鉴定无机物的年代,是目前国内考古领域的最新技术。很快鉴定结果出来了,专家认定陶棺已有510年历史,即陶棺属明代中期文物。与此同时,陶棺主人的身份确定工作也随之展开,经温州医学院的两位人体解剖学和法医学专家的DNA检测,判定墓主人是男性,但除此之外无法提供更多的信息。

  “陶棺中发现的骸骨都很细很短且不完整,无法判断骨头的形状和部位,更无法判断墓主人是成人还是婴儿”。考古人员甚至怀疑,棺内骸骨并非同属一人……

  下葬风俗疑点重重

  棺内骸骨经人焚烧,被人整齐地放成几排,这到底是火葬,还是下葬的尸骨重新焚烧后移葬?

  火葬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在古代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有将尸骨焚烧后,或洒入河流或放进陶棺的葬俗。可汉族历来采取土葬方式,将焚烧尸体视为大忌。“挫骨扬灰”者,往往跟死者有深仇大恨,给对方“留个全尸”,表现的就是古代汉人对死者的尊重和宽容。但在发生瘟疫或尸体有剧毒的情况下,汉人也会焚烧尸体,此外当暴死于外地时,也会出现焚化尸体,将骨灰带回安葬的做法。

  但考古人员认为,无论火葬或是二次葬,古人通常都会将尸骨彻底烧化。但卧旗山发现的陶棺内尸骨有明显焚烧迹象,但并未彻底焚化,而是留下大量的骸骨,又进行了人为的摆放,这到底是事出何因?

  棺尾惊现神秘圆孔

  更令考古人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这个陶棺的尾部还有三个通透的小圆孔,呈规则的三角形分布,这显然是古代先人留下的痕迹,究竟有着怎么样的秘密?

  考古人员们翻阅了大量的国内考古文献,结果发现迄今在我国发现的古墓葬中,几乎没有发现过棺体留孔。此外,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无论是为了保留干尸或湿尸,留孔都无法制造密封环境。再者,从卫生而言,人为设置小圆孔也不利于隔离尸体腐败产生的气味。

  市文保考古所所长蔡钢铁表示,此举唯一能想到的推测就是:人们为了让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留下的通道……这三个小圆孔究竟是不是升天的通道,尚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定是带有某种意义的丧葬行为,也将成为我国古墓葬考古人员的一个新谜团。 
 
  (来源:温州晚报  )

 编辑:姗倪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