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餐厅:香港市民的文化招牌
对访港游客来说,要领略地地道道的“港式文化”,方式有很多。不过,其中最具风味的,莫如花半个小时,享受一下港式茶餐厅文化。
以独具风味自家研制的咖啡及奶茶作主打,再配合其它冷热饮品,当中又以刨冰类最受欢迎,其中“红豆冰”、“菠萝冰”,更是盛暑时候的热卖小品。
茶餐厅已成为香港招牌,最伟大发明是闻名中外的“丝袜奶茶”。港式奶茶或冻鸳鸯(新兴奶茶混咖啡),又香又滑,依然是香港人最常叫的饮料。
小吃方面,亦是从西方演变过来。不少传统茶餐厅,都具备自己的面包工场,制作各款咸甜面包糕饼,于早餐及下午茶时段推出,其中以“菠萝包”、“鸡尾包”、“腿蛋包”、“蛋挞”及“纸包蛋糕”最受青睐,不少移居海外的港人,回港第一件事,很可能就是到其心爱的茶餐厅享受一番。
一间具规模的茶餐厅,必然具备“粥”、“粉”、“面”、“饭”四类食物以飨食客。“粥”,贵乎其绵绵之“粥底”,“粉”则以家传户晓之“干炒牛河”为代表,特别注意其“镬气”,“面”则以传统之粤式“云吞面”、“牛腩面”及潮州“鱼蛋面”为代表。至于“饭”,一般以“中饭西吃”的“碟头饭”配例汤最受欢迎。具备粥粉面饭,食客就不愁没有选择了。
香港,最富当地特色的当然是港式茶餐厅,它是感受地道的港式市民文化的绝佳地。铜锣湾的渣甸坊、时代广场、利舞台广场、百德新街等地方就集中了不少这样的茶餐厅。(王春岩)
叹早茶:在悠闲中品味人生滋味
香港的早茶,其实是一顿丰盛的早餐,远胜过内地匆忙、简易的早饭。香港人喜欢“叹早茶”,一壶靓茶,几笼精致巧手的粤式点心,一顿早餐吃的如此惬意,难怪“港式饮茶”一直声名在外。
早年上海人认识港式和粤式饮食文化是从喝早茶开始的,几辆放食品的小推车被上百人招呼着,便觉得这是吃早餐最热闹的地方。到了香港之后方知此乃“小巫”。香港大一点的酒楼食肆,上百道点心,数百位食客会聚一堂不足为奇。不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扶老携幼,呼朋唤友喝早茶成为香港一个很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香港,所谓喝早茶,其实就是吃早点,当然也有茶水。喝早茶,可以在路边的小摊,也可以上茶餐厅。烧卖、包子、云吞(馄饨)、面条,中式的早点品种一应俱全,还有各色的小吃,如鸡翅、鸡爪、肉丸、鱼蛋、海鲜等。
喝早茶,讲究的是悠闲、雅致,是品味、是感觉,当然也是交流,所以需要赶时间的人就别去掺和了。
说是早茶,其实时间不需要起大早,八九点开始也可,甚至十点也无妨。(童哲)
微观香港——茶餐厅咏叹调
香港普通市民,是些什么样的人?我在写作课上布置同学写题为《茶餐厅》的作文,参考范文,是颜纯钩先生的《茶餐厅咏叹调》。
相信像颜先生这样一位在内地经历过上山下乡、文革后移居香港的人,熟睹炎凉,对香港的观察独具只眼。“我思疑茶餐厅是中式大排挡和西式餐厅杂交后生出来的一个畸零儿,粗头乱服的村妇,与西装革履的绅士,一夜风流后不小心留下的孽种。虽然身世不幸,但在香港这块风水宝地上,天生天养,山水钟灵秀,到底出落成一个貌不惊人却命硬身强的独立人,多年来没有安全感的生存环境,磨练出善于自我调节的本事,惯于逆来顺受,见风使舵,有让人喜欢的随和……”他是在写茶餐厅吗?
香港的茶餐厅,和移植到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的那间商务人士云集的“茶餐厅”大相径庭。它是道地的香港景致(最近有政党建议将“港式茶餐厅文化”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颜纯钩写的茶餐厅里,有“牛记笠记”(穿牛仔裤和T恤衫的人),贩夫走卒,白头发的看更,提篮买菜的阿婶,上班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白领女孩,游手好闲自称有背景的染发小子,放学后来吃点心的中学生,晚起的性工作者,还有——
傍晚从写字楼下班的小俩口,叫两个套餐,搭配着吃,互相夹菜,边吃还能边互送默默含情的眼波,吃完了去家私店转一圈,或看一场电影,日子平淡而满足。……
吧台上水沾着落单纸,正在冲奶茶的吹着口哨,是《我的祖国》优美雄壮的旋律,一听就知道又是新移民一个。……
课上的同学,也给了我形形色色的茶餐厅风俗画。我最喜欢的一篇,写的是在赛马日变成“马迷必争之地”的茶餐厅。“马迷食饱饭,博杀时候到了”,他们深深呼吸,双目凝视茶餐厅的等离子大电视——
开跑了……餐厅静得出奇。吃饭的停了手,伙计也慢下来,人人都好像生怕大声一点会吓惊在远方的一众名驹。……三数分钟的赛程,时间静止,空气停顿。过终点了,有人饮得杯奶茶落,有人心情苦过斋啡,酸过无糖柠茶。平静的时光到此为止,粗口开始横飞……
“马照跑”是此间一景,“舞照跳”却早已不应算香港特色。而这两句,容易让人误以为是香港人生活的全部,不知“营营役役”才是普通香港人的真实写照。(钱钢)
(来源:中国台湾网综合)
编辑:姗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