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断言“一个时代的终结”有些言过其实,那么近五年来相声界国宝级人物的相继离去,再加上被视作中坚力量的代表人物侯耀文的辞世,相声的委顿早已显现,相声艺术的黯然也已不可避免……
2002年2月14日,高英培去世,从此相声界少了一位擅长展现天津市民生活的艺术家。
2003年2月11日,马三立去世,最后一位民间相声大师走了。
2004年7月12日,郭全宝去世,相声界又失国宝。
2006年12月20日,马季去世,最后的相声大师走了。
2007年5月9日,赵世忠去世,“第一捧哏”驾鹤西去。
2007年6月23日,侯耀文去世,相声侯门从此无掌门……
短短五年的时间,我们至少送走了六位重量级的笑的使者,一个创伤尚未平复,一个噩耗又接踵而来,但愿尚不到花甲之年的侯耀文的离去能为相声星空巨星的陨落画上沉甸甸的句号。在大师云集的年代,我们不曾珍惜,甚至视他们的每一次出场、每一个包袱都是理所当然,难道非要用死亡这种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方式警醒世人———大师是不可复制的。然而往事只能回味,难怪有人感叹:相声的黄金时代确实已经过去了,大师云集的时代也已不复存在。
细数这一个个令后人景仰的前辈,他们无一不是低调而又与世无争的人,见过大世面又获得过无数荣耀的人大抵如此。在那个时代,我们看到的是老一辈相声大师身着长衫、手拿折扇、捧逗抖包的书卷气,而这些,在新一代的相声演员身上大多早已荡然无存。然而把相声当作职业、当作事业甚至是当成生命的人对于今天相声界所面临的现状不仅忧心,甚至无比焦虑。马季先生曾斥责某些弟子不务正业、不够敬业,没有参透相声之精髓,又因为缺少生活而无法提炼真知灼见,使得作品大都流于平庸。
的确,笑是廉价的,因为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这个简单的面部动作;但笑又是无价的,因为每一个笑声都是发自内心的,相声只有真实可感才能打动观众的心扉。说相声前辈与人世间的告别,不如说是他们与艺术人生的告别,说他们与相声艺术的告别,不如说是他们与观众的告别。
今后,大师们还将一个个的消逝,但新的奇迹却尚未出现,仅有一个郭德纲是不够的,难道我们真的要在多年以后告诉我们的后代,相声是属于上个世纪的艺术?在后马三立时代、后马季时代,我们除了为艺术家痛惜扼腕,更应直面相声的悲情现实,相声该何去何从?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编辑:姗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