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 |
年龄 |
重 要 记 事 |
1937 |
7 |
11 |
1 |
出生于广西南宁市小乐园医院,后迁回桂林。先祖为江苏南京水西门人,回族,因做官而移居广西。父亲白崇禧将军早年出生于桂林郊区会仙镇山尾村。 |
1943 |
|
|
7 |
入桂林市中山小学。 |
1944 |
|
|
8 |
桂林大火,日军逼近,随家迁重庆,为避免日机轰炸,就读于重庆郊区农村的西温泉小学,后因生肺病回重庆市李子坝疗养。 |
1945 |
|
|
9 |
抗战胜利,随父母由重庆回南京。住大悲巷、大方巷。曾游中山陵、西花台、燕子矶、无梁殿、秦淮河、夫子庙等名胜古迹,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留下深刻印象。 |
1946 |
|
|
10 |
移居上海,住多伦路,后因肺病与佣人顺嫂移居虹桥路花园洋房疗养,病后回毕勋路居住,并入南洋模范小学。
在上海虹桥花园养病和念书期间,曾阅读大量通俗小说和武侠小说,如《蜀山剑侠传》、《粉妆楼》、《征东》、《征西》等。
在沪期间,曾与家人到国际饭店、大世界、沙胜大厦、黄埔滩、先施公司等地游玩,到美琪、国泰、金城、大光明、南京、卡尔顿等戏院观看梅兰芳、俞振飞等京剧大师的演出和西方电影。白先勇由此熟悉了京沪文化,以及目睹了战后上海由繁荣走向衰落的景象。 |
1948 |
|
|
12 |
由上海、南京、武汉到广州,在广州东山培正小学念书三个月。同年迁居香港。 |
1949~1951 |
|
|
13~15 |
就读于香港九龙塘小学,喜欢美术,曾获香港小学生美术比赛冠军。
小学未毕业即跳级入爱尔兰人办的英文学校喇萨书院。香港是世界文化汇流的地方,香港的生活使他进一步接触了西方文化。 |
1952 |
|
|
16 |
移居台湾,就读台北建国中学,首次投稿《野风杂志》。 |
1956 |
|
|
20 |
由于他梦想参于兴建长江大坝工程,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今“国立”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在报章发表散文。 |
1957 |
|
|
21 |
发现兴趣不合,转学“国立”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 |
1958 |
|
|
22 |
首次在《文学杂志》五卷一期发表“金大奶奶”。 |
1959 |
|
|
23 |
“入院”刊于《文学杂志》五卷五期。
“闷雷”刊于《笔汇》革新号一卷六期。 |
1960 |
|
|
24 |
与同学欧阳子、王文兴、陈若曦等人创办《现代文学》。
“月梦”刊于《现代文学》第一期。
“玉卿嫂”刊于《现代文学》第一期。
“黑虹”刊《现代文学》第二期。 |
1961 |
|
|
25 |
“小阳春”刊《现代文学》第六期。
“青春”刊《现代文学》第七期。
“藏在裤袋里的手”刊《现代文学》第八期。
七月,自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
“寂寞的十七岁”刊《现代文学》第十一期。
“金大奶奶”由殷张兰熙女士译成英文,收入她所编之New Voices (Taipei Heritage Press,1961) |
1962 |
|
|
26 |
“毕业”刊《现代文学》第十二期。
“玉倾嫂”由张兰熙女士译成英文,收入吴鲁芹先生所编之 New Chinese Writing (Taipei: Heritage Press,1962) |
1963 |
|
|
27 |
入美爱我华大学小说创作班。 |
1964 |
|
|
28 |
“芝加哥之死”刊《现代文学》第十九期。
“上摩天楼去”刊《现代文学》第二十期。
“香港一九六○”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一期。
“安乐乡的一天”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二期。 |
1965 |
|
|
29 |
获硕士学位,赴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中国语文。
“火岛之行”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三期。
“永远的尹雪艳”─《台北人》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四期。
“谪仙记”─《纽约客》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
“香港一九六○”自译为英文发表于 Literature East & West VI. IX No. 4. |
1966 |
|
|
30 |
“一把青”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九期。
“游园惊梦”刊《现代文学》第三十期。 |
1967 |
|
|
31 |
“岁除”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
“梁父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
《谪仙记》短篇小说集出版,文星书店印行。 |
1968 |
|
|
32 |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四期。
出版《游园惊梦》短篇小说集,仙人掌出版印行。 |
1969 |
|
|
33 |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六期。
“思旧赋”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
“谪仙怨”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八期。 |
1970 |
|
|
34 |
“孤恋花”刊《现代文学》第四十期。
“冬夜”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
“花桥荣记”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二期。 |
1971 |
|
|
35 |
“秋思”刊《中国时报》。
“国葬”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三期。
“谪仙记”由夏志清先生及作者译成英文,收入夏志清先生所编“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Storie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and London 1971)。
出版《台北人》短篇小说集,晨钟出版社印行。 |
1975 |
|
|
39 |
“永远的尹雪艳”由Katherine Carlitz and Anthony Yu合译成英文。“岁除”,由Diana Granat 译成英文,同载于“Reuditions NO.5 Autumn 1975”(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花桥荣记”、“冬夜”由朱立民先生译成英文,载于《中国现代文学选集》。
An Autholog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Taiwan:1949-1974, VI. 2. Short Sries(Taipei,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1975) |
1976 |
|
|
40 |
“冬夜”由John Kwan-Terry and Stephen Lacey译成英文,载于刘绍铭先生所编Chinese Stories From Taiwan:1960-1970(New York,Columbla University Press,1975)
欧阳子女士著《王谢堂前的燕子》(《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尔雅出版社印行。
《寂寞的十七岁》小说集出版,远景出版公司印行。 |
1977 |
|
|
41 |
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 |
1978 |
|
|
42 |
“孽子”继续连载。
《台北人》韩文版出版,许世旭先生译,收于《世界文学全集》,第七十九集,三省出版社。
The Short Stories of Pai Hsien-yung(1938-)by Bess Man-ying Ip, M. A. thesis,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Der Schriftsteller Pai Hsien-yung
Im Spiegel Seiner Kurzgeschichte“Staatsbegrabnis”
M.A. Thesis by Alexander Papenberg,
University of Heidelebrg,Germany
《蓦然回首》散文集出版,尔雅出版社印行。 |
1979 |
|
|
43 |
“夜曲”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
“永远的尹雪艳”刊于北京《当代》杂志创刊号,此为首篇台湾小说发表于中国大陆刊物。 |
1980 |
|
|
44 |
“游园惊梦”英译刊香港中文大学《译丛》第十四期,作者与Patia Yasin合译。
出版《白先勇小说选》,王晋民编选,广西人民出版社印行。 |
1981 |
|
|
45 |
《孽子》由新加坡南洋商报全本连载完毕。 |
1982 |
|
|
46 |
出版《游园惊梦》剧本,远景出版公司印行,并演出《游园惊梦》舞台剧。
出版《台北人》英译“Wandering in the Garden, Waking from a Dream”印第安纳大学出版,作者及Patia Yasin合译,乔志高编。
出版《白先勇短篇小说集》,福建人民出版社印行。 |
1983 |
3 |
|
47 |
长篇小说《孽子》,远景出版公司印行。 |
|
4 |
|
47 |
新版《台北人》出版,尔雅出版社印行。 |
1984 |
6 |
|
48 |
出版《明星咖啡馆》,皇冠出版社印行。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倾嫂”改编电影上演。 |
1985 |
|
|
49 |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玉卿嫂》电影剧本出版,远景出版公司印行。
“孤恋花”改编电影上演。 |
1986 |
|
|
50 |
《孽子》改编电影在台湾上映。
“骨灰”刊《联合文学》第十二期。
“Einsam Mit Siebzehn ”德译《寂寞的十七岁》短篇小说集出版,Wolf Baus, Susanne Ettl译,Dicderichs印行。
《台北人》,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
1987 |
4~6 |
|
51 |
第一次回大陆讲学,在广州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作题为“台湾现代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学术演讲,并与谢晋商讨电影剧本《最后的贵族》的编写与拍摄。
“Enfance à Guilin”法译“玉卿嫂”出版,Francis Marche,Kong Rao Yu译,Alinea印行。
“白先勇自选集”出版,香港华汉出版事业公司印行。
“骨灰”(白先勇自选集续篇)出版,香港华汉出版事业公司印行。
“孽子”出版,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印行。 |
1988 |
2 |
|
52 |
出版《孽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 |
|
3 |
|
52 |
《游园惊梦》舞台剧在广州、上海演出,由广州话剧团、上海昆剧团、上海戏剧学院等联合演出。同年此剧又赴香港演出。
出版《孽子》香港版,华汉文化事业公司印行。
“第六只手指”,散文、杂文、论文集出版,香港华汉出版事业公司印行。 |
1989 |
|
|
53 |
电影《最后的贵族》在大陆上演,改自“谪仙记”,谢晋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寂寞的十七岁”,短篇小说集改由允晨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孽子”,改由允晨出版公司出版发行。 |
1990 |
9 |
|
54 |
到广州参加《白先勇传》定稿工作,并参加亚运会开幕式,游览北京、上海等地。
“最后的贵族”在东京首演。
“最后の贵族”,日译“谪仙记”等短篇小说集出版,东京德间书店印行。
“Crystal Boys”,“孽子”英译本出版,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译,Gay Sunshine Press 印行。 |
1991 |
|
|
55 |
“白先勇论”出版,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袁良骏教授著,尔雅出版社印行。
“孤恋花”短篇小说集印行,北京文联出版社印行。 |
1992 |
|
|
56 |
《现代文学》杂志一?五十一期重刊,现文出版社出版,诚品书店发行,《现文因缘》同时出版。 |
1995 |
9 |
|
59 |
新编《第六只手指》出版,尔雅出版社印行。 |
|
|
|
|
以上数据来源:
王晋民著,《白先勇传》,台北市:幼狮文化,民83年3月。
白先勇著,《蓦然回首》,台北市:尔雅出版社,民67年9月一日。 |
1996 |
|
|
60 |
《白先勇自选集》出版,广东花城出版社印行。 法译《台北人》出版,¨Gens de Taipei〃,Andree Levy译,Flammarion出版。 |
1997 |
|
|
61 |
“玉卿嫂“改编电视剧上演。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部图书馆成立《白先勇资料特别收藏》档案。其中包括白先勇手稿。 哈佛大学上演“孽子”改编英文剧,在Adams Theater公演七場。由哈佛、波士頓及其他大学学生联合演出,John Weistein改编执导。 |
1998 |
|
|
62 |
“花桥荣記”改编成电影。 |
1999 |
|
|
63 |
《台北人》入选《台湾文学经典》。 发表散文“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 亚洲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台北人》名列第七。前六名分别为鲁迅《呐喊》,沈从文《边城》,老舍《骆驼祥子》,张爱玲《传奇》,钱锺书《围城》,茅盾《子夜》。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三本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孽子》简体字版。 上海文汇报出版两本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简体字版。 |
2000 |
|
|
64 |
香港电台制作《杰出华人系列--白先勇》首播。 台湾春晖制作《作家身影--永远的台北人》首播。 |
2001 |
|
|
65 |
接受台湾《远流杂志》专访。 香港迪志文化出版社出版《游园惊梦二十年》,书中包括“游园惊梦”小说及剧本。另外随书附送VCD一片,收录1982年“游园惊梦”台北舞台剧片段及幕后筹划花絮,2000年于香港城市大学及台北新舞台演讲片段,名旦华文漪的《牡丹亭》选段。 |
2004 |
|
|
68 |
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牡丹亭》内地首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