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甲子,两岸亲戚杳无音讯;一条热线,穿越海峡首次相聚。
除了相拥而泣,49岁的陈伟全没有想到,自己父辈曾模糊提起的台湾亲戚,有生之年竟能够相见。
在绍兴市长热线和市台办的帮助下,家住市区城西鹅镜的陈伟全一家见到了自己的堂妹——台湾高雄义守大学大众传播学副教授陈瑞芸。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见面。
一声“堂哥”血浓于水的亲情喷涌而出
29日上午,市区银泰大酒店,陈伟全一家快步走进大厅。“他们说就在酒店大厅里等,我出生以来都没见过,真想马上见到他们。”陈伟全说。
“你是陈瑞芸吧?”陈伟全走向一中年女子。“是的!,你是堂哥?”这位女子的眼睛紧紧盯着陈伟全,她就是从台湾赶来认亲的陈瑞芸。两个人短暂停留了一两秒,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我一直想见你们,这次终于见到了。”陈瑞芸激动地说。
“踏进门的第一眼,就觉得大厅这么多人中,她应该就是陈瑞芸,说不出为什么,可能就真的是血缘吧。”陈伟全说,在大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一眼就认出了陈瑞芸。
“虽然没有见过面,但第一次见到,是如此的亲切,感觉完全没有一点隔阂。”陈瑞芸说。这次,她母亲也一起来到了绍兴。
“我小时候,父亲常常会提起故乡绍兴,那时我一直通过父亲的语言来想象故乡的情形。这次回来后,发现了一个现实的绍兴。我希望能多留几天,走走小时候魂牵梦绕的故乡。”陈瑞芸说。她想去看看父亲原来的住址,父亲原来工作过的酱园,想以后每年都能回大陆看望亲人。
台湾来信道出一段归乡情缘
2010年9月初,绍兴市台湾事务办公室接到一封从市长热线转来的信件,台湾高雄义守大学副教授陈瑞芸,求助市长热线,希望能帮其寻找绍兴的亲人。
在陈瑞芸的信中,台办工作人员了解到她父亲名叫陈洪荣,1925年出生在绍兴,新中国成立前去了台湾,从那以后就与大陆亲人失去了联系。随后,陈洪荣在台湾成家立业,育有三女一子。
每当陈瑞芸问起父亲老家的情况时,陈洪荣始终不愿深谈。作为女儿的陈瑞芸深知父亲退休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绍兴老家看看。而大陆这边,这几十年来,陈氏家族也多次托人打听陈洪荣在台湾的下落,但由于好友多去了台北地区,难以打听到当时身在台南的陈洪荣。
2009年11月,陈洪荣因病去世,原本计划的返乡之旅未能成行,这让身为长女的陈瑞芸引以为憾。2010年8月,在整理父亲书信资料时,陈瑞芸发现父亲与绍兴一家酱园有关。随后,她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一篇描述“谦豫酱园”的文章,文中出现了陈洪荣的名字。8月20日,欣喜不已的陈瑞芸连夜给绍兴市市长热线写了一封长信。
“谦豫酱园”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看着市长热线转交过来的信件,市台办综合处处长袁国仁陷入沉思。“钱建民市长作出批示,让台办尽力帮忙寻找,但得到的信息很少。”
在信件中,袁国仁感到,“谦豫酱园”可能是一个有用的线索。但酱园原址早已拆迁,线索似乎一下子断了。
过了几天,袁国仁想到翻阅一下台办的档案,或许这里面有一点线索。果然,在档案里,查到确有一个叫陈洪荣的绍兴人当年去了台湾。资料显示,他有一个姐姐叫陈宝如,家住市区新河弄81-6号。
这个线索让台办工作人员兴奋不已,他们立即前去社区翻阅小区档案,但由于门牌号变动频繁,很难查找。他们调来了新河弄的全部户口档案进行查询。“那时天气很热,我们几个人闷在一屋子的档案资料中查阅,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袁国仁回忆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新河弄80号台门的记录中,终于找到了一个叫陈宝如的户主,她的一个儿子王楚宝现住市区新河弄81-6号。台办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王楚宝家核实情况,发现他母亲的弟弟就是陈洪荣。获得亲人消息的陈瑞芸与表兄王楚宝通了电话。听到寻觅几十年的亲人突然找到的消息,王楚宝激动地哽咽了:“这么多年让我们好找啊!”
真诚邀请“堂妹,来绍兴过个年吧!”
在烟草公司工作的陈伟全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长辈有时提到的台湾亲戚,竟然找到了。
通过电子邮件,陈瑞芸表示自己非常想来故乡绍兴看看。考虑到自己教学任务比较重,平时恐怕很难抽出时间过来。经过商量,最终双方在2010年10月底敲定,2011年1月27日,陈瑞芸来大陆。28日晚到达绍兴。
“来我们这里过年吧。”邮件中,陈伟全向陈瑞芸一家发出邀请。陈伟全这几天也一直在忙碌准备年货,他备了一些黄鳝、甲鱼等河鲜,准备给台湾亲戚尝尝鲜。“这些估计台湾那边不大吃得到。”此外,他还特意准备了一些绍兴的土特产,酱鸭、黄酒、醉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