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浙江:两位肝移植台湾病人来杭感恩

2015-03-25 14:32:00
来源:钱江晚报
字号

  48岁的李先生昨日再次从台北飞到杭州,这是他第二次到大陆。第一次是在4年前,当年他在浙大一院住院140天,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这一次,他专程赶来参加今天中午医院举行的感恩会。

  和李先生一样参加感恩会的,还有38岁的台商阿楠。2015年1月22日,他肝昏迷,在浙大一院抢救,并接受了肝移植后,起死回生。

  钱江晚报记者昨日了解到,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医疗志愿援助通道已经发展了20多年,仅在浙大一院,就有270多位大陆患者接受了台湾同胞的骨髓捐赠,而在浙一接受肾脏、肝脏等器官移植的台湾人,也有几十位之多。

  海峡两岸这样一条骨髓和器官捐献的通道,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志愿者全程照料,台商在杭接受移植

  阿楠今年38岁,作为台商,他在余姚已经工作多年。今年1月的头几天,阿楠肝疼难忍,在余姚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肝硬化恶化。

  阿楠被送入浙大一院,此时最有效的治疗是,做肝移植手术。

  阿楠的太太和家人都在台湾,对于他的家人来说,阿楠回到台湾治疗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有足够的人手能贴心照料他。

  然而病情急转直下,阿楠无法承受转送台湾就治。1月9日下午,阿楠开始出现肝昏迷,“我昏迷前,最后听到的一句话是,郑姐对我说的‘把身体交给医生,把心交给菩萨’。”阿楠说的郑姐,是曾经的台商、现在的全职志愿者郑淑琴。作为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志愿者,郑淑琴代替阿楠的家人,在他整个治疗期间,全程陪护着他。

  幸运的是,医院通过移植库找到了和阿楠匹配的肝源,移植手术准备就绪。

  1月10日的凌晨3点,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走上手术台。

  作为主刀医生,他不知疲倦,手术一直进行到当天下午1点半。

  “他太胖了,缝刀口都花了不少时间。”郑淑琴说,移植手术很成功,缝合伤口时,医生们把阿楠腹部的油脂“挤”出来,才能顺利缝合,“做完手术,阿楠都瘦了20多公斤。”

  即使身边没有亲人,阿楠恢复得也很快,1月22日他就从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一个月后出院了。

  台湾患者,在大陆移植库找到合适器官

  除了在浙工作的台商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台湾人会专程到大陆做手术。

  昨日,钱江晚报记者见到李先生,他高高瘦瘦,很有一股绅士范儿。过去他是一家摄影公司的老板,现在,他在台北的一家图书馆做起了全职志愿者。这样的转变,都是因为4年前的那次手术。

  对于李先生来说,乙肝是他的“老朋友”,在他16岁的时候,就体检查出来有乙肝病毒,不过这么多年来肝功能都很正常,也一直没有重视。

  到了2011年,李先生开始经常失眠。白天连最简单的加法减法都会出错,开车经常失去方向感。

  在这一年里,原本就有些削瘦的李先生又瘦了整整6公斤。他来到台北当地医院做检查,发现已经肝硬化了。

  肝移植是唯一的办法,可是台湾地区的肝源并不多。李先生把希望寄托到大陆的移植库,希望有合适的配型肝源。

  2011年5月30日,李先生住进浙大一院。从登记住院,到整个治疗结束,都是志愿者郑淑琴在陪伴。

  郑淑琴安慰他,“人生不怕这么迟,有缘的自然会来,如果匆匆忙忙找到一个肝脏,移植以后就坏掉了怎么行?”

  李先生记得很清楚,手术那天是8月17日,“这是我的第二个生日。”主刀医生同样是郑树森院士,手术很成功。术后,李先生一直憧憬着未来的生活。“之前工作太辛苦了,当时就想好要到世界各地旅行。”

  之后的四年中,他参加了香港肝移植者的马拉松比赛,跑完了全程,除了体验生活之外,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志愿工作上,在图书馆当志愿者,“这次来是想感恩当年的医护团队,让我体验另外一种人生。”

  台湾人捐赠的骨髓,现在都是直飞送达杭州

  不仅仅是台湾同胞接受大陆的器官移植,大陆的病人同样也接受台湾同胞的骨髓捐赠。

  由于骨髓只有24小时的“有效期”。在20多年前,两岸医疗援助通道刚刚兴起而交通远不如现在方便的时候,两岸志愿者们为此进行过生死时速的护送。

  “我们的总部在花莲,所以捐献者和大陆病人匹配之后,台湾捐献者都要在花莲进行捐赠。”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志愿者郑淑琴说,捐献后的骨髓放在一个方便拎着的箱子里,里面放着冰块,骨髓进行低温保护,而其中血液又不能凝结,所以护送的志愿者得不停地轻轻摇晃箱子。

  20多年前,骨髓如果要送到浙大一院,得经过很麻烦的转机。首先从花莲坐火车到台北,这需要2个多小时,再从台北开车到桃园机场,这需要1个多小时,上了飞机后先到香港,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再转机到上海,最后从上海坐着救护车赶到杭州浙大一院,“这些路程必须要在24小时之内赶到。”

  让郑淑琴记忆最深刻的,是14年前的一次护送,“台湾的志愿者拿着骨髓赶到桃园机场的时候,买不到机票,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志愿者跪着求机组人员让他们登机。”还没等机组人员答应,就有乘客主动提出把自己的座位让给志愿者,自己再买票换航班。

  最终这份骨髓在24小时内送到了浙大一院。“现在方便多了,有台北直接到杭州的班次,不用如此转机。”郑淑琴说,那一次的移植对象是一位县城的医生,做手术的那天同样成为了他的第二个生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为基金会捐款,帮助更多的人。

  本报记者张苗本报通讯员王蕊夏燕燕

[责任编辑:段雯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