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中国台湾网移动版

两岸学子大理体验非遗技艺 白族小院上演创意“扎染秀”

2017-07-17 10:13: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两岸师生携自己制作的扎染作品合影留念

  两岸师生携自己制作的扎染作品与白族阿婆合影留念。(中国台湾网 赵苗青 摄)

  中国台湾网7月17日大理讯 (记者 赵苗青)15日下午,七彩云南民族文化研习营一行来到大理喜洲白族人家,开启奇妙“扎染之旅”。白族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民间叫“印花布”、“扎白布”或“疙瘩染”,是大理州的一种传统民间染制工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2006年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白族扎染一般用白棉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传统扎染的主要步骤包括扎花、染布、晒干、拆线、碾布等多道纯手工工序,其技术关键是扎花手法和浸染工艺。单是扎花就有扎、撮、绉、捆、缠、绕、折、叠、缝、挑等十几种针法,白族阿婆向两岸师生展示了捆扎法、折叠扎法、打结扎法等扎花的基本操作方法。

  学生们在听完讲解后,纷纷发挥出想象力,开始属于自己的“扎染之旅”,他们按着阿婆画好的图形进行扎结,但是发挥自己的创意随机缝扎出不同的图案。来自台湾文藻外语大学的吴家绮说:“我也不知道我想塑造出什么形状,想到哪一步就进行哪一步。”

  给布料扎花之后开始浸泡,白族师父一边将沸水浸入扎好的棉布一边用棍子硾击,师父解释说:“这样浸泡大约十分钟更有利于图案成型和染料着色。”来自台湾的小伙接过师父的棍子上手体验,“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有意思的传统工艺,这次的扎染体验很难忘。”

  染布是关乎作品成败最关键的步骤,浸染的主要原料是板蓝根,把其连根带叶整棵浸泡至糜烂出水,再注入至木制大染缸里,掺些熟石灰或是工业烧碱,搅拌均匀,待其澄清出片头白水,将白水打出,剩余的底就可以用来染布了。正如白族师父所言,“不到最后一步,你永远不知道布料会被染成什么样子。”待颜色渗透后,同学们打开自己的作品时,个个都惊叹不已。“扎好的棉布像是长满了犄角的怪物,没想到解开后,简单的蓝白色可以氤氲出这么漂亮的花纹,”来自台湾的张繻升说:“扎染不仅过程十分有趣而且成品还非常神奇。”

  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都十分满意, 他们发挥创意,携带自制扎染,在染布飘飘的白族宅院中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白族扎染作品秀”,大家纷纷拍照留念,表示要通过脸书、微博等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据悉,本次“七彩云南民族文化研习营——西南联大印记暨两岸高校新闻传播学生暑期交流活动”以云南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载体,依托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重要平台开展的两岸青年学生交流项目,活动时间将持续到7月17日。(完)

两岸学生携自己扎染作品创意走秀

  两岸学生携自己扎染作品创意走秀。(中国台湾网 赵苗青 摄)

[责任编辑: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