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迁台老兵张德正:一根线条绘两岸情缘
中新社台北3月13日电 题:85岁迁台老兵张德正:一根线条绘两岸情缘
中新社记者 龙敏 陈小愿
毕业时,老师梁鼎铭给张德正的临别赠言是:“靠一根线条打天下去吧。”
从此,张德正一头扎进画坛,将大陆的山水用线条勾勒出来,诉说自己浓浓的故乡情。
张德正擅长书法、油画、素描、水墨等,1998年曾获第一届朱铭文教基金会长青艺术创作奖大师奖。
于近日启幕的张德正新现代主义水墨展,展出具有历史与人文特色的画作三十余幅。
台湾画家于百龄曾评价张德正画作——娓娓道来,写尽人间一切的妙人妙事,道尽人间一切的辛酸苦辣。
85岁的张德正说,我一生流浪,不是自己想走,而是被推着走,一路走来看到战乱、生离死别、生灵涂炭,怎么会没辛酸苦辣呢?
1932年出生于南京的张德正,经历了两岸波澜起伏的历史洪流,经历过日本侵华、汪伪政权、国共内战、迁往台湾。
近日在台北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依旧记得,1949年农历春节初五,跟随“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溃败撤退的国民党军队,告别家乡,到了上海。当年七月原来的部队解散,他在厦门为免于饥饿,再度参加国民党军队伞兵,然后转进台湾。
张德正说,当年是为了逃婚与生存下来离开家,出门时父母尚在,未曾想到一别就是永远。
作为从战乱年代走过来的老兵,张德正对和平充满渴望。他说,我们这一代太苦了,两岸之间还是要走和平发展之路。
在青年时有好几年的时光里,张德正回忆道,在海峡的这边,每晚进入睡梦前,会像连续剧一般,细细思念儿时和故乡人事与景物。
在台湾的岁月里,幸好还有绘画。少年时,张德正就展现出绘画天赋,曾受名画家汪亚尘和王济远教导与赏识,一度有机会进入刘海粟先生的上海美专深造,但因父亲反对而作罢。
不过,孤身来台几年后,在困顿艰辛的军旅中,张德正却迎来人生的转机。面对激烈竞争,他考取了军方学校的美术系,接受专业教育,并且受到当时大陆来台水墨名家梁鼎铭的栽培。
故乡已成他乡,从年少到白发。相当长的时间内,张德正一次次用画笔,想留住过往的记忆。在他的画作《母亲拿饭给军人》中,穿着旗袍的母亲,站在家门口,递给两个衣衫褴褛、战争中溃逃的军人食物。
张德正说,每当想起母亲或故乡,眼泪都会止不住流下来。
1987年,对于迁台老兵是特殊的一年。张德正说,两岸开放探亲后,他很快回到江苏老家,但父母却去世多年,只见到兄弟姐妹。
此后多年,张德正多次来往于两岸,到新疆、内蒙古、辽宁、青海等地采风,创作了《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壁画》、《中华民族不断融合而成其大》等作品,从各类史迹、壁画、石窟中,挖掘中华民族的精神。
张德正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可以延续不灭,正是由于自成一格的文化累积,他愿意用自己的画作记录下来,并能够传递下去。
虽然已85岁高龄,张德正却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说,还准备创作一系列两岸题材画作。
张德正认为,两岸一家亲,文化交流要更多些。面对全球形势风云变幻,两岸同胞更应该携手,发挥各自所长,共同追逐中国梦。(完)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