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宝岛协奏曲
景文德向记者介绍花苗生长情况。本报记者 冯学知摄
“明明已经离开了台湾,却感觉还像是在家里,周边一切都太亲切了。”在海口与台湾来的记者们刚一会面,便听到他们热烈的讨论。此时,北京来的记者们还在忙着从冬装换成夏装,台湾的同行们已经开始悠闲地规划采访行程。
应全国台联邀请,从12月17日至22日,30多名两岸媒体记者到海南采访考察。从海口到博鳌,从保亭到三亚,从热带水果到婚嫁习俗,一路上,台湾记者给大陆同行当起了义务讲解员甚至闽南话翻译。两个宝岛的相似,让台湾记者们欣喜,也让大陆记者们诧异。更让大家欣慰的是,这种相似性如今正在产生更多共鸣,汇聚成了一首宝岛协奏曲。
在海口泰龙商城的小吃街上,一个摊位前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们,到了晚上,整条街都是人,这个摊位排的队尤其长。带着好奇,我们走近了这个卖饮品的摊位,也认识了来自台湾的年轻摊主廖信翰。廖信翰白净斯文,曾留学新西兰,如今却在海口开起了四家小吃店。“台湾经济不景气,大陆这边机会更多些,而且小吃大家都能接受,我自己也喜欢做,就过来了。”没等我们开口,他就主动介绍了自己到海口创业的原因。如今,廖信翰已经成为小吃街小有名气的摊主,尽管常常工作到深夜,他却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像廖信翰这样到海口创业的台湾青年在泰龙商城大约还有十几位,分散在小吃、服装、环保科技各个领域。商城董事长许清朝就是早年到海口投资的台商,为了帮助更多台湾和大陆青年就业,他把自己的商城做成了琼台青年就业创业的基地,给刚刚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大幅租金优惠。“大陆发展机会多,特别是对台湾的年轻人来说,只要愿意到海口来创业,敢打肯拼,就一定能赢。”许清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年轻人从台湾到海南寻找机遇,嗅觉灵敏的台资企业更不愿错过这片投资热土。投资近30亿元、占地3.6万亩的三亚凤凰谷乡村文化旅游区尚未完工,知名花卉企业台湾芊卉公司已经入驻。据公司董事长、台湾“兰花大王”景文德介绍,海南不仅劳动力成本较低,气候上比台湾也有优势,比如像台湾火鹤这样的品种,冬天没有办法在台湾生产,但在海南就可以。如今,景文德的兰花组培车间已经开始投入生产,石斛兰、文心兰、蝴蝶兰、红掌、草花工厂、神农草药等产区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台湾花店协会理事长陈清钰向记者介绍,未来的凤凰谷景区不仅将建成热带雨林风格的花海,也将成为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陈清钰还指出,海南花卉生产最重要的优势之一是关税,“台湾百香果、果苗,在台湾出口东南亚一些国家关税已高达40%,而在这里可享受免关税。”
海南给台湾提供了创业投资的空间,台湾也为海南带来了宝贵的发展经验。由于两地气候相似,资源禀赋相近,台湾发展经验对海南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与海南省政府人士的座谈会上,两岸记者也纷纷询问琼台合作情况。省商务厅副厅长程瑗指出,海南正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台湾外向型经济起步早,发展成熟,琼台合作的重点不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台湾的发展经验。” 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处处长高佃恭回顾琼台在港口、农业等方面的合作时表示,琼台合作成果丰硕,前景广阔,互惠空间大,海南已经最大限度地对台开放,但要真正深化两省合作,还需要两岸齐心协力排除干扰。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