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台湾青年创业那些事: “洄游”渔村也可海阔天空

2016年12月28日 10:55:00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月形海湾面朝太平洋,末端与台湾中央山脉相接,潮起潮退,日升日落,渔人的生活安静地流淌。位于台湾花莲海滨的七星潭原是小渔村,随着近年观光业兴起,引来不少游客赏星踏浪。

  “我们想做传统渔业和休闲观光业的结合。”台湾中山大学海洋环境及工程学系的黄纹绮对记者说。从她外公起,家族中便有人在七星潭经营定置渔场。“希望能让民众亲身体验渔村文化,并将永续海洋的概念融入日常行为。”正因如此,她与几名伙伴在家族渔场推出“洄游吧”体验项目。

  找寻与海洋密切关联

  “洄游吧”以食鱼及永续海洋为核心,提供“洄游鲜捞”、“洄游平台”和“洄游潮体验”三个面向的服务。黄纹绮说,每个月会有3场不同主题的渔业、海岸、渔村体验活动,内容包括围观渔人冲浪出海、新鲜渔获上岸后进行抢鱼、在团队讲解下认识当月洄游鱼类、亲自烹调享用现捕捞的海产。

  “在捕捞方面,渔场采用对环境相对友善的渔网或渔法,所捕获的是当季野生洄游鱼种,不会贩售《台湾海鲜指南》中标明濒危的海产。”黄纹绮说,从产地捕获、处理、真空包装到低温冷冻,都会在24小时内完成,留住最新鲜的美味。

  从“不求甚解”到“吃出门道”,“洄游吧”希望由渔业文化和食鱼教育入手,通过具体的体验行动,重塑从产地到餐桌的完整过程,帮体验者找寻其与海洋更紧密的关联。除了现场讲解,也会通过活动主页及社交网络,以信息可视化的展现方式,图文并茂、趣味十足地分享食鱼、渔业及海洋相关知识。此外,“洄游吧”还与花莲当地渔场合作,推出独具特色的永续海鲜产品及海洋文创商品。

  合作推广食鱼教育

  “我们尝试连结消费者、渔业人员和学术单位三方的交流与反馈,让海洋资源的利用及海洋环境,达到相互平衡并永续发展。”黄纹绮发现,七星潭近年来因大量游客涌入,致使当地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也因全球气候变化及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导致渔获量不稳定,所以,改变势在必行。

  台湾在食鱼相对量、渔获相对量方面位居世界前列,且为高渔业年产值地区。岛内有不少普通民众熟悉全球渔业资源匮乏的警讯,环保团体也在努力倡导永续海洋的理念。但现实中,大多数民众面对餐桌上的鱼却叫不上名字,更说不出鱼种和来源。保护该从何做起?

  黄纹绮介绍说,目前“洄游吧”已与花莲当地教育单位合作推广食鱼教育。现已配合台湾东华大学附设实验小学,为四年级小朋友举办“小小渔人体验”活动,并且协助花莲市明耻小学创办教师研习营,与花莲当地致力于海洋保育及教育推广的环保团体,合办食鱼教育及七星潭海岸认识活动及课程。

  今年9月起,“洄游吧”更是每月定期发起净滩行动,并将每次的净滩成果线上填报至国际净滩行动记录,通过各月记录了解七星潭废弃物的构成,以期追根溯源,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制造,还大海以洁净。

  带动年轻人渔村创业

  台湾近些年对食品安全议题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民众开始更多地留意食材的生产履历、公平交易、环境友善作业方式等方面。黄纹绮认为,这些在蔬果方面已有显著进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农村改造、农产研发与营销、农业教育等。“相比之下,渔业产业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身为渔人家族一分子的我,应该怎么做?”

  黄纹绮选择了与3名“80后”、“90后”同伴返乡创业。“普遍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渔业产业及渔村,大多是辛苦、乏味的印象,希望以此作为台湾未来推动渔业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的尝试,带动更多年轻人‘洄游’渔村,让台湾渔村产业实现升级。”

  “我们现在满脑子都是创业的事,从今年项目正式推出以来,一直在做各种尝试。”黄纹绮希望在拉近“洄游吧”体验者与海洋距离的同时,协助渔业业者及当地居民了解普通民众的需求,以便未来提供更贴切具体的相关产业服务,带动偏远渔村小区再造。(记者 张 盼)

[责任编辑:赵苗青]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