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农人廖健强的大陆创业故事:“博士种田”代表啥
十元一根的玉米怎么种出来
——台湾新农人廖健强的大陆创业故事
东南网12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梦婕)
“博士种田”代表啥
黝黑的皮肤,简朴的穿着,刚过不惑之年的廖健强看起来就像一个跟土地打了多年交道的农夫。他出生于台湾的建筑世家,却一头扎进农业项目里,并西进大陆创业。他说,自己在大陆的打拼经历,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大陆农业生态的巨变。
上世纪90年代末,廖健强的父亲在台湾经营建筑生意,污水处理是其中一环。家族企业从美国一家公司引进了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所有业务、技术往来的文件资料,都是擅长英文的廖健强帮忙翻译的。微生物菌剂在当时还是一项新兴产业,深入钻研后,廖健强发现,这种生物科技不仅在环保领域大有可为,在农牧渔业等方面也能大显身手。
于是,廖健强家族的台湾千惠公司决定代理美国生态实验公司的净洁灵生物制剂产品与相关技术,长期推广下来为许多台湾农民及环保人士所认可。由于公司在台湾微生物菌剂领域十分拔尖,2006年,廖健强以专家身份跟随台湾经济研究院考察团来到大陆。廖健强告诉记者,当时接待方有中国种子集团,双方交流时,廖健强吓了一跳,种子集团齐刷刷坐了一整排的博士,“原来现在大陆‘种田’的都是这样层级的人才?!”接着在参访团从山东青岛到寿光的路上,两小时的车程,两边是绵延不绝的玉米田。“我觉得很震撼,博士种田代表了大陆农业的方向。”廖健强当时就决定,一定要来大陆发展。
微生物菌剂艰难“扎根”
2007年,廖健强受邀参加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他深入福建的田间地头,在交流中,萌生了在福建创业的想法。“北方农业大多是量产,而南方农业更精细,与台湾相似,更适合应用我们的技术发展有机农业。”而且廖健强的祖籍地是泉州,这更增添了他对福建的一分亲近感。2010年,廖健强正式在福州注册了千惠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要有好的作物,必先有好的土壤。”廖健强告诉记者,长期使用化肥与农药导致板结与酸化的农地,就算使用再多化肥、农药,也难见到好收成。而农作物之所以长虫,其实是长期的耕种打破了土壤原有的生态平衡,用农药治标不治本。廖健强和技术人员用微生物菌剂“治疗”土壤,恢复其原有的平衡,制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的“逆环境”,让农作物既保持质量,又增产增收。并且由于使用菌种皆为天然常在菌,非基因改良,使用安全效果稳定。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