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闭幕 投资签约303.9亿元
中国经济网厦门讯(记者薛志伟)11月7日下午,为期4天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落下帷幕。
海峡两岸文博会由中共中央台办、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台湾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承办。本届文博会主展馆设工艺艺术、创意设计、数字内容与影视、文创旅游四大板块11个展厅,总展位面积6.5万平方米。境内外1708家文化企业和机构参展,其中,台湾地区参展商741家,展位数936个,还有来自大陆山西、河南、海南等19个省份的29个城市参展。
主展馆举办了论坛、对接会、评选推介、签约交易、创意活动等30项活动,共有135位国内外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到会演讲。分布厦门六个区的30个分会场共107个专项活动同步登场,涵盖厦门各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和艺术机构。投资签约项目共103个,总签约额303.9亿元,签约项目整体质量相较往届明显提升;现场订单签约额8.93亿,现金交易额1.5亿。展会期间参观人数始终保持了旺盛的人流,据门禁系统统计显示,总参观人数达36万人次,其中主展馆25万人次。
与往届相比,本届文博会产业化、市场化、专业性、对台特色进一步提升和彰显,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成果和特色:
一、平台凸显,台湾元素丰富
“突出两岸”是海峡文博会的办展原则之一,海峡两岸文博会也是目前大陆地区台湾展商数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文化展会,已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深度对接的重要平台。
在历届文博会中,台湾工艺精品总是令人惊艳。今年,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组织天冠银帽、天染工坊、鹿港窑、植物语汇、采青窑、青木工坊等13家工艺商家,第四度以“台湾顶级工艺馆”参与文博会;法蓝瓷领衔禾礼、唐林居、陶悦工坊等82家工艺展商,集体展现台湾地区精工佳作,为大陆民众带来一场工艺美术的饕餮盛宴。同样精致的台湾茶席文化也在东方茶席邀请展上表现的淋漓尽致,64件台湾经典茶席作品惊艳亮相,以茶器组合、席面设计、花道香道、空间设计交错成独特的茶席空间,引来市民驻足观赏,尽赏台式生活美学。
好创意需要优秀的创意人才,更需要精彩的思维碰撞。台湾艺术大学、实践大学、树德科技大学,亚洲大学、正修科技大学、东海大学、弘光科技大学等台湾地区七大艺术院校首次齐聚,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大陆30多所高校同场竞技,带来《墨岳》、《CHU,an》、《都好设计》、《合十祈愿符》、《响瓷》等高水平创意作品。台湾购物中心协会理事长、大鲁阁开发公司董事蔡明璋,台湾云林布袋戏世家第五代掌门人、霹雳集团第二代接班人黄亮勋,黑桃皇后街、MEWE城堡、KUMA HOME创始人王俊,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时艺多媒体总经理林宜标等大咖加盟“两岸文创商业对接会”,围绕时下商业趋势,从创意化、文创化、主题化、体验化等不同角度进行分享与探讨。
文化为核心,平台为支点,两岸故事、两岸情怀也融入海峡两岸文博会。台北市影片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俊荣携同18名台湾导演、制作人出席“两岸?映象纪”电影馆,全片放映《苏兰老师的最后一堂课》、《饕》、《Dreamer》等台湾15部金穗奖获奖影片,呈现台湾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动态以及新锐优秀影视成果。台湾知名网络插画家阿宝、阿啾等现身“亚洲插画大赏”,用生活的无奈、感情的荒谬、苦中作乐的幽默攻占现场粉丝目光。
二、投资活跃,交易更重实效
103个交易合作项目涵盖了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影视演艺、文创旅游等文化产业各主要领域。创意设计领域的知名文化企业、设计院校通过文博会平台发布了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包括国家博物馆在内的20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领衔的10家图书馆、台湾地区五大文创协会、40所设计高校(7所高校来自台湾地区),以及两岸80个文创旅游城市、景区,配套举办了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合作活动。工艺领域近千家展商通过“一对一”、“一对多”采购对接洽谈、签约等系列措施提高实质性交易额,中华工艺精品奖与海丝艺术品中心达成战略框架合作,拟规划设立“海峡两岸文博会?中华工艺精品馆”,计划共同打造海丝艺术品中心成为亚太地区顶级工艺精品产业交流交易中心。影视领域成果颇丰,闽浙影视(基地)产业战略联盟签约合作协议,《虫面人》、《哈雷摩托1990》、《总裁在上》等一系列投资过亿电影项目达成拍摄意向。惠安县闽台文化创意园(二期)、晋江市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门里博物馆、福建清境桃源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第二期)等文创旅游领域的投资项目均超过两亿元,最大项目为泉州台商投资区海洋极地世界,总金额达10亿元。此外,文化产业项目与金融资本对接产出成效,登云泛娱乐产业基金正式发布。
三、跨界融合,文化新业态集聚
本届文博会紧贴行业发展趋势,“互联网+IP”、“文化+金融”、“文化+科技”、“展会+课堂”,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特色鲜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带来展会新景观。
首次以IP作为主题,打造“海峡两岸互联网+IP衍生品设计产业大会”,引发各界关注。国内首个IP三方在线交易平台——阿里巴巴阿里鱼云平台亮相;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福建博物院等20多家博物馆组最强IP阵容亮相“博物馆IP授权暨衍生品开发推介会”,寻找合作机遇;非物质文化遗产IP元素,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馆藏古籍IP集聚;台湾文创品牌TALES神话言首度发表“神话言IP智造平台”;全球最红小和尚“贤二”系列衍生品惊艳展馆。
文博会唯一指定创意对接平台“万分一”也首度登场,拥有微信公众号、APP、WEB三个终端,涵盖资讯、测评、导购、众筹、社交五大板块,旨在实现文创产业的大数据服务。此外,“万分一”精心策划“万事集”展区,最闽南的手艺人、美学品牌、文创地标和创意机构热闹“开市”,纸可拍、纱线画、布织花、岁时记、以觉学等两岸20家手作品牌,9场手工体验课现场开放,边看边买边学边玩,联手打造出一场既高端、又亲民的立体化文创美学盛宴。
时下火热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科技也成为展会一大亮点,任我游科技、零点蚂蚁科技等近10家科技企业,现场设置互动体验区,带来VR单车、AR海底世界、3D打印饼干、虚拟现实电影院等文化+科技全新体验。
挖掘平台资源,展会跨界移动课堂,香港画界知名创作者欧阳应霁、国内最富盛名青年设计师上官喆、SeeekLab主理人施爱迪等业界知名人士来到海峡两岸文创移动课堂,为大学生授课演讲,从设计理念、设计方向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引导,两岸师生学者沟通交流平台成效明显。
四、活动多元,惠及民众生活
让文化走入生活,深入群众,更接地气,海峡两岸文博在着力提升展会专业性与市场化运作的同时,也致力于可以“逛”的展会。市民不出家门就能淘到心水好物,传统手工技艺唤醒美好回忆,创意科技元素让孩子开阔眼界……本届文博会的可看性、体验感和参与程度都大大增强。
人气火爆的台湾文创购物节继续带来最具“台味”的购物狂欢趴,正宗台味伴手礼、经典艺术创意生活用品、台湾文创商品、手作品等大受欢迎。海上丝绸之路侨批珍品展200余封侨批、古船模引发民众找寻海丝沿线交通航运、金融往来、文化民俗的点滴记忆。世界手工艺广场精美的波斯挂毯、充满草原风情的非洲手鼓以及图腾木雕、巧夺天工的中东铜铁器、原生态家居用品等数千件工艺精品,全方位展示了精湛的手作技艺。
白海豚(厦门)儿童艺术节暨亲子生活精品博览会,卡通艺术玩具、唯美儿童绘本、实用早教资讯、儿童时尚单品汇集,亚洲插画展、玩具主题展,靓妈表演、少儿表演、厦萌猫表演、巧虎歌舞、儿童时尚秀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令小朋友们流连忘返;台湾知名艺术团倾情献演亲子舞台剧《波波游台湾》,表演张力十足,趣味横生。
五、媒体聚焦,立体多元传播
本届文博会吸引了101家海内外媒体,共617名记者参与报道展会盛况,构筑出包括传统主流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内的立体式传播格局。其中,新媒体正逐渐变成文博会报道中的一抹亮色。
央媒高度关注,多频次报道。中央电视台先后派出三批记者现场采访,一套《新闻联播》、四套《中国新闻》共5次播报展会新闻。新华社、经济日报、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对展会进行了现场报道,作为国家对外宣传的权威纸媒渠道——《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门以一个整版介绍文博会。此外,行业类媒体《第一财经》《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等也给与报道。
港台媒体参予度大幅提升,全程关注。台湾地区《联合报》、《旺报》、《中时电子报》等9家媒体;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等3家媒体共22名记者来到现场,其中,《旺报》、《台湾导报》连续4天作专版专题报道。福建省市主流媒体报道力度空前,平媒、广播电视、网站等纷纷开设专版专栏和专题页面,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H5等传播方式,报道形式更加生动鲜活。
腾讯开设文博会专题页并现场搭建直播间进行嘉宾访谈,全面呈现展会实况;新浪、搜狐、网易、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福建文化创意产业网等各大门户、专业网站纷纷在其网站首页和手机端推荐新闻和专题报道。文博会官方网站和微信阅读量同比大幅上升,今日头条、艺术厦门、设计厦门、厦门广电等APP、微信号同步传播。此外,借助庞大的展商客商群体和观展市民,通过社群关系的层级传播,文博会刷屏朋友圈,成为热门话题,社会影响力空前。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