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一个城市社区的廿载台湾情
新华社厦门7月29日电(记者尚昊)走进厦门市湖里区兴隆路555号,一股浓郁的台湾气息扑面而来。“鹭台同胞血脉传,两岸兴隆一家亲”——一副对联,静静地诉说着这里与台湾的不解之缘。
20余家台企,300多名台胞……成立近20年来,这座以“兴隆”命名的社区已成为厦门市唯一的对台服务试点社区,两岸同胞每天进进出出,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兴隆社区的老一辈居民都还记得,兴隆社区的“兴隆”始于一位台商。
1994年,台商张掌福前往大陆投资,在市禾山镇建立了厦门第一家台资房地产企业。一座座楼盘拔地而起,吸引大量台胞入住,也带动了1998年兴隆社区的成立。高峰时期,近千名台胞居住于此,为这片曾是远郊乡镇的土地带来生机。
“两岸一家亲,同胞融合情”——近20年来,这一理念在兴隆社区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出累累果实。
回想起刚参加工作时和台胞们打交道的经历,兴隆社区居委会主任吴育娟至今印象深刻。“让台胞认同社区,最重要的是将心比心,台胞们需要帮助时,社区要站在他们身边。”吴育娟说。
在台胞苏芳荣的心中,常存着一份对于社区的感激之情。
2014年,苏芳荣的母亲来大陆探亲期间在家中突发疾病去世。人生地不熟的苏芳荣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社区寻求帮助。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丽华前后奔波三天,协助开具司法公证,联络海关为台胞遗骨返台提供便利。
“在此之前,我觉得社区只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和我关联不大,但如今,我已慢慢融入。”苏芳荣说。
帮助台胞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项目,为台胞子女就学提供服务,向台胞免费开放图书馆、健身房等公共服务资源……兴隆社区在医、食、住、行各个领域服务台胞、帮助台胞。社区19位联络员精准对接到每个台胞家庭,成为台胞与社区联系的纽带。
“社区只要有活动,联络员就会通知到每一家,端午、中秋、春节……我一场都没有落下,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在这里十多年了,一切都很熟悉,生活得很开心。”79岁的台湾阿婆江蓝碧霞说。
为了让台胞更好地融入社区,兴隆社区还积极学习台湾社区的治理经验,并前后两次派工作人员到台湾考察参观和驻点学习,将学习成果应用到社区的日常管理中。
“台湾的社区营造理念强,他们是要真正营造家的感觉,这对我们做好社区的工作很有启发。”曾参与社区第一批赴台“取经团”的张丽华说。
借鉴台湾社区治理经验,兴隆社区一步步探索着社区合作治理创新模式。2014年,社区成立了发展理事会,其中台胞理事占比三分之一,以期带动台胞成为社区建设的一分子。
“马路天使”分队为小学学生交通安全保驾护航,“绿色环保”分队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健康彩虹”分队为居民定期义诊,“文化传播”分队致力于搭建两岸文化交流桥梁……在社区发展理事会的推动下,四支台胞志愿服务队各司其职。台胞在接受服务之余,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区的共建中来。
“这些志愿组织在台湾的社区里很普遍,因此大家都乐意加入。”江蓝碧霞说,年近八旬的她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
如今,在兴隆社区的台胞们看来,自己已非“客人”,而是社区的“主人”。借助社区合作治理模式的创新,年过五旬的台胞熊麟还被选为社区主任助理。
“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我在大陆当‘官’了,‘官’不大,但却很重要,关系到社区的1万多位居民。”熊麟说,“我来厦门已经20个年头了,希望提高台胞的社区融入度,带动台胞与大陆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携手共建和美社区。”
“我们还计划将台胞纳入社区选民范围,并选举一名台胞担任社区兼职副主任,更好地为社区台胞服务。共享、共融、共建,希望社区成为两岸同胞融合的温馨家园。”张丽华说。
[责任编辑:赵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