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记者看台湾 感受“小而确实的幸福”(图)
台北街头修自行车的父子
台北街头的一对夫妻
行走匆匆的上班族,不忘到街边小店叫一杯咖啡或鲜榨果汁或奶茶,捧在手上边走边饮,此乃“小确幸”的“标配”;一年365天,岛内的法定假期多达116天,媒体直呼“小确幸”;有人干脆在信义商圈里开一家“晓确幸”的咖啡屋,坐在露台上喝着衣索比亚的野姜花,看衣着光鲜的男女来来往往……
在台湾,小而确实的幸福被称作“小确幸”,真可谓看得见,摸得着。
计程车司机的“小确幸”
上出租车,报出目的地,司机转过头来笑着问:“是要去吃母亲节大餐呀?”
我回答:“哪有这么好的福气,是去赴一个采访对象的约。”
倒是司机的问题提醒了我,马上就是母亲节了,一定要给远在老家的母亲发个祝福。匆匆微信写完,随口和30来岁的司机聊起来:你怎么不回家和母亲一起吃晚饭?
“要挣钱!”司机通过后视镜看了我一眼。
“挣多少是够呀?”我好像在问他,又好像在问自己。
“我有给她钱啦。”司机的语气中有一丝丝骄傲。“我老婆会带着孩子代表我和妈妈一起吃饭,是我掏钱请客。”
“可是,母亲节一年只有一个,老人家最期待的还是你和他一起吃吧?”我分明是在愧疚自己很少陪伴母亲。
“我这么早就回去,今天的钱还没挣够呀。”司机开始纠结。
“母亲老了,过一个节就少一个了。”我对着司机笑了笑:“送完我就回家和妈妈吃饭吧!”
车厢里沉默了,风吹着雨,击打着车窗。窗外车来人往,仿佛都在赶着回家。
目的地到了。司机接着我递过去的钱说:“你讲的还蛮有道理的。”
接过找回的零钱,我对司机说:“那就赶紧回去吧,时间还来得及。”
谁说不是,“小确幸”常常是需要相互唤醒的。
日月潭的“小确幸”
年逾花甲的汤文万站在日月行馆的大厅里,满脸的幸福和自豪。
雄居日月潭涵碧半岛制高点的日月行馆,已然成为日月潭美景的一部分。
远眺日月行馆,仿佛一艘扬帆远航的邮轮。而邮轮的巨帆高55.97米,长73米,以479.54盎司纯金打造,成为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金箔船桅”而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为日月行馆总裁的汤文万说自己和日月潭一见钟情。“踏遍世界各地,探访许多风景名胜,没有一处像日月潭随四季更替、日月经天幻化万千”。2010年,在被地震毁坏的“蒋公行馆”原址上,一座投资24亿新台币的六星级宾馆建成。宾馆的每套房间,都能把日月双潭尽收眼底。从地摊小贩奋斗成为亿万富豪的汤文万创造了人生的又一传奇。
也许我们可以从他提倡的“抹布精神”中,寻找到他成功的秘笈:“抹布精神就像妈妈精神一样,哪里脏了就把哪里擦干净。永远不争功,永远不计较,总是不断地付出。”
“这里将成为您生命中的第二个家,我们永远张开双臂欢迎您回家!”汤文万对每一个来宾这样由衷的热情,仿佛自己也成了日月潭的一部分。
谁又能说,“小确幸”不是一种大执着?
每个房间都看得见日月潭的日月行馆
两岸婚姻的“小确幸”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个来自台湾的男生和一个来自大陆的女生在一所大学的迎新大会上相遇了。相爱、相恋、修成正果生下一儿一女。
男人带着女人还有孩子回了台湾。
餐厅入口,男人站在女人面前,穿平底鞋的女人要高出男人半个头。
餐桌上,友人相见不免家长里短,天南地北。男人几乎不带孩子,女人说起男人的这缺点,仿佛在讲述别人家的张三李四,云淡风轻。
男人看着自家的女人,不大的双眼充满笑意。
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像妈更像爸:拼一把“建中”吧。男人是台湾最有名的好学校“建中”的毕业生,儿子说要像爸爸一样,出类拔萃;被爸称为“小三”(小学三年级)变“小四”(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不像妈像爸。长大想做啥?爸问。“想做啃爸族,永远不离开爸妈”。幽默风趣中不乏娇嗲的骨肉亲情。
男人遥对着女人,就着酒豪迈地宣誓:看来我要多挣钱了。
男人酒喝干,滴酒不沾的女人开着车载着一家人回了。
谁都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最适合一个男人。遇见了,抓牢了,才是确确实实的幸福。
串烧店里的“小确幸”
开家咖啡屋,冲杯冷热饮,办家餐厅做道菜肴,如此这般的“小确幸”会有大未来?在遇见萧哲文和林敬尧之前,答案是怀疑多于肯定。
出台北捷运芝山站,便是店挨着店的福华路。萧哲文和林敬尧的“私宅”涮涮锅就挤在一个巷口边。
不惑之年的萧哲文,日式手串料理高手。从小衣食无忧,且有家人宠爱,但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上大学选择的是体育专业。“大学就开始了创业”。萧哲文说。30岁时他放弃250万新台币的年薪,别妻离子,瞒着家人到日本学习手串制作,理由很简单:只是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如今萧哲文的名片上,除了营养师、品酒师之外,还记录着他成功的足迹:两家手串店,一家烧物店和两家涮涮锅店。萧哲文在高温的炭火上,烤出了最美味的串烧,也锻造了有意义的人生。
青春,原本是可以用来料理的。萧哲文淬炼人生的哲学,同样也在29岁的林敬尧身上得以印证。
当初为了学习更多不一样的料理,林敬尧从台南老家到台北“北漂”。在外工作5年多,“我比任何人都打拼”。林敬尧坚持亲自去购买最新鲜的食材,不是凌晨就是清晨,这对爱睡懒觉的年轻人是难以想象的。“我一直用我的坚持、任性及生活态度来活化料理。”
“日本料理是我的基底,呈现食材本味是我的初衷。我想做的是属于我个人风格的料理,这是一种用生活灌溉出来的阿尧的料理。”有梦想的林敬尧现在在台北料理界越来越有名气。
“是英雄惜英雄”,萧哲文如此评价他与林敬尧的合作。更是用最好食材做最好料理的执念。萧哲文的手串用的鸡肉是有“台湾第一土鸡”美誉的桂丁鸡,林敬尧用的海鲜全部是野生的海鲜。萧哲文和林敬尧相信,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用良心、用真诚、用敬畏来做餐饮更值得守护和坚持。
从小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林敬尧有个非常严厉的父亲,只身闯荡台北的经历,让林敬尧体会到如何坚强独立。
林敬尧说,作为一个厨师,最初真的很单纯,只是想要开家小小的店,可以做料理,根本没想过会不会赚钱和怎样赚钱。当店开了,却发现不一样了,有十几个人靠我吃饭,要操心的太多,要做的太多了。“这迫使我必须再成长”。林敬尧对记者说。她说必须学会经营管理,把小店做成一个更好的企业。谈到未来,林敬尧说,接下来也不排除在台湾北中南都开分店做出品牌来。萧哲文说,他和林敬尧更不排除到大陆发展。
“希望我能学习更多更不一样的新事物,接受愈来愈多的挫折让我更成长。”因过早工作而中断了学业的林敬尧说。
就像美味的日式料理要用最新鲜的食材来制作一样,幸福的人生也要用青春来奋斗。也许,人们可以抵御美食的诱惑,但人们却无法阻挡奋斗者的青春脚步,谁又能怀疑小确幸也能创造大未来?
(本报台北特约记者 禾汉;本版图片 何自力手机拍摄)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