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经济学家:两岸宜互建货币离岸中心
台湾《旺报》今日刊载大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文章分析岛内人民币离岸业务和两岸金融环境发展问题。鲁政委认为,比香港及其它地区来看,台湾人民币业务的金融环境还有待培育,台湾已度过了其黄金发展时期,国际上不存在第三地对建立新台币离岸市场有兴趣。对于大陆来说彼此对对方都非常重要,两岸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主要投资伙伴、主要人员往来地,都清晰地凸显了这种重要性。
全文内容如下:
7月20日,台湾人民币汇率期货挂牌上市,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台北分行等8家机构担任做市商。台湾金管会主委曾铭宗就此对外界传出两个信息:第一,这是台湾期交所17年来首个汇率产品;第二,有意在台湾建成人民币离岸中心。
金融环境有待培育
一直以来,两岸经贸往来都十分密切,在台湾开展人民币离岸业务是有需求和基础的。但对比香港及其它地区来看,台湾人民币业务的金融环境还有待培育,这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人民币离岸业务的配套环节还有待完善。首先,台湾人民币存款主要为套利套汇所用,这很容易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资金利用率较低,当拓展人民币的投资品种,应当鼓励两岸贸易用人民币结算,有利于增加台湾人民币存量;同时,还应鼓励两岸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特别是应进一步便利化大陆赴台投资;此外,考虑到目前大陆赴台旅游人数迅速增加,还可以鼓励陆客直接使用人民币在台消费。
其次,两岸在金融领域的市场化合作机制仍有待加强,目前,大陆金融机构赴台设立机构障碍仍然较多,台湾所积存的人民币回流大陆的方式很少,大陆金融机构发行的宝岛债数额也不大,特别是主权债的发行尚未见到,由此导致台湾离岸人民币基准利率曲线难以形成,考虑到利率是所有金融产品定价的“重心”,离岸人民币基准利率曲线的缺失使得整个人民币离岸金融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变得更为困难。
第二,金融监管应有更开放的姿态。货币离岸业务的特点之一,是重市场、宽监管,才能带来活跃的流动性。从过去台湾金融市场的发展经历来看,过于保守是其突出特征。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提供的全球金融市场交易统计数据,2013年4月台湾OTC市场各类外汇金融产品的交易总量仅相当于当年香港和新加坡的1/9至1/13,即便与不以金融闻名的南韩相比,也仅相当于南韩的约一半。台湾政策部门可以考虑藉助离岸市场监管更为开放、宽松的特点,推动台湾金融市场的发展。如果以防拒或保守的心态来贯穿监管工作,则可能错过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最好时机。监管审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题中要义,但还应避免监管过度,“过犹不及”。
台湾关于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设想,也给大陆以启发。在当前大陆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背景下,两岸经济关联将更密切,由此也将带来人民币与新台币未来更大的交易需求,值此之际,大陆也应该考虑建设新台币离岸金融市场。笔者认为,在大陆创建新台币离岸中心,不仅必要,而且更为可行。
设新台币离岸中心
从全球来看,台湾已度过了其黄金发展时期,目前经济体量有限,金融市场并不活跃,国际上亦不存在第三地对建立新台币离岸市场有兴趣。然而,对于大陆来说,传统的亲情纽带和地缘所形成的经济纽带,使得彼此对对方都非常重要,两岸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主要投资伙伴、主要人员往来地,都清晰地凸显了这种重要性。
台湾居民和企业对更为活跃的新台币市场有强烈的潜在需求,而市场并不能够完全满足这种需求;大陆居民对台湾也兴趣浓厚,但苦于目前投资台湾市场的管道并不通畅。
在大陆设立台湾金融资产的交易场所,有助于活跃新台币金融资产的交投,满足两岸居民对金融投资的需要,拓宽台资企业在大陆的融资管道,鼓励具有创新精神的台企在大陆创业,推动两岸产业结构升级。更宽松的监管环境,促使外币离岸业务更加活跃,将有利于企业和金融主体规避新台币相关的风险。经济和金融一体化趋势的持续加强,将有利于凝聚两岸人民的智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努力。
鉴于地缘和亲缘,加之自贸区布局的有利因素,大陆应该考虑在福建建设新台币离岸中心或台湾金融资产交易所,品种可包括在陆台资企业债券和利率产品,台湾股票存托凭证,新台币现货、期货、期权、NDF等。(鲁政委 作者系大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李瑞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