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中国凯旋门”走向两岸命运共同体——重温“芷江受降”有感

2015年05月15日 16:26:00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长沙5月15日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以“铭记历史、振兴中华”为主题的第九届黄埔论坛近日在湖南长沙举行。论坛闭幕后,台湾地区黄埔组织的退役将领代表、大陆及海外黄埔组织代表,专程赴芷江受降纪念设施、南岳忠烈祠、衡阳抗战纪念城参观,祭悼抗日先烈,重温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站在被称为“中国凯旋门”的“芷江受降纪念坊”前,海内外人士无不神情激动,心潮澎湃。因为正是在这里,1945年8月21日下午,侵华日军代表今井武夫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结束,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侮首次取得全面胜利。“芷江受降”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荣耀,更是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光辉时刻。

  今年是“芷江受降”70周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也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马关条约签订之日,是宝岛台湾被日本侵占悲情岁月的肇端,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奋起抗争的开始,更是中华民族自觉自省的发端。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就曾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它只不过是一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这是拿破仑的名言。诚然,被“惊醒”后的中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两岸同胞勠力同心,浴血奋战,团结拼搏,从马关被迫割台的奇耻大辱到芷江让日本侵略者低头投降的扬眉吐气,120年间实现了民族命运从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大国崛起、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振兴中华”已从号召变成现实。

  这段波澜壮阔的民族史,充分证明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历来命运交织、荣辱与共,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也再度告诉人们,“同胞要团结,团结真有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未来。当前两岸关系处于一个新的重要节点上,两岸关系今后的路应该如何走、民族复兴如何“大家一起干”,攸关中华民族和国家未来,攸关两岸同胞福祉,攸关台海和平稳定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是两岸同胞极为关注、每一个负责任政党都必须明确回答的重大问题。因为不同的道路选择,必然会给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不同的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本月4日在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两岸联系日益密切,未来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此,两岸同胞应强化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开创两岸关系新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站在两岸关系历史与未来交汇点上发出的郑重呼吁,为两岸同胞、两岸负责任政党指明了“共同打拼”的方向与愿景。站在“中国凯旋门”前,抚今追昔,我们理应勇于担当,从伟大的抗战精神、“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中汲取团结奋进的内在动力,并外化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惟有如此,才能告慰先烈,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民族,从“凯旋”走向“凯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责任编辑:段雯婷]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