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访台盐总经理刘中行:盐业不专营 “辛苦产业”也有前途

2015年03月02日 13:30:00来源:新华网

   盐业不专营 “辛苦产业”也有前途——专访台盐总经理刘中行

   新华网台北3月2日电 当河南、江苏、陕西等地频频出现因跨区域用盐而被罚的执法争议时,台湾的盐业经营者相信,在他们手里,这门古老的生意已焕发了新生。

   高高的山丘上铺着一层洁白的新盐,而盐山迎风面却独留下风雨侵蚀后的灰黑色,上面游人如织,一只巨大的招财猫让闻名而来的观光客兴奋莫名。距离台北约300公里的台南七股盐场曾是台湾最大的晒盐场,由于人工晒盐成本高昂、效率低下,2002年起被迫转型,改为发展盐业观光,结果却出人意料。

   “七股盐场成功转型纯属歪打正着,想不到这无心插柳之举却引来很多游客。”台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行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七股盐场已成为台盐成功转型的一个橱窗,最高峰一年曾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年均接待游客数量高达七八十万人次,仅羊年春节期间游客人数就高达7万人次。

   “台湾盐业和大陆同出一脉,”刘中行说,盐业长期以来在台湾也属于公卖,台盐2003年完成股份制改革挂牌上市,彻底告别盐业专营买卖。而台盐转型的初衷很简单,因为社会对盐的需求大体固定,仅靠盐这种单一产品发展前景很有限,面对完全市场竞争,改制后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要活下去”。

   从成立后到台湾放开盐业专营之前,台盐50年间几乎没有进行营销活动,如何走出狭窄的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成为台盐转型面临的主要挑战——台盐从日本引进海水电渗析技术取代传统日照晒盐法,利用七股盐场约4万吨盐堆出六七层楼高的盐山,成为当地知名的观光地标。

   刘中行说,如按传统人工晒盐法,盐业的确是个“辛苦的产业”,采用新技术后,台盐正式员工从5000人陆续下降至1000人,企业化改制后更通过缓慢换血的方式进一步减至480人左右。

   近年来,台盐大力进军新市场,除了维持全台食盐80%的市场占有率之外,先后涉足包装饮用水、生物科技、美容保健品等领域。去年逾25亿元新台币的营业收入中超过60%来自盐品,20%来自包装水业务,其余15%来自生物科技。

   刘中行坦言,台盐转型可能比大陆同行早了十几年,盐业公司未来在盐业之外寻找新的成长空间或许不可避免。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刘中行说,盐业专营在中国保持了两三千年,大陆盐业倘若完全开放,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台盐同样期待进入大陆市场。

   目前,台盐已与中盐进出口有限公司展开合作,通过贴牌代工让“宝岛海盐”在上海、北京等城市销售,瞄准大陆中高端食盐市场。另外,台盐也在厦门设立子公司,为未来在大陆发展业务布局。

   “盐是我们的根,我们会继续深耕,扩大生物科技产品线。大陆13亿人口中只要5%使用台盐产品,那也不得了,这里面有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刘中行说。(记者陈思武 曹典)

[责任编辑:段雯婷]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