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走春”访古早 同是万户“归途”人
新华网台北2月23日电(记者曹典 陈思武)23日农历初五,两岸民间都是“迎财神”的日子。这天台南市大街小巷,一早就响起鞭炮声,家家店铺门前都支起供桌,摆上寿金。也有民众涌入庙中去拜财神、摸元宝、“补财库”,期望新年财运兴旺。
23日是台湾春节假期最后一天,也是南部民众的“返城高峰”,北上路段预计车流量将达270万辆次。新华社驻台记者今年与台湾民众同步返乡、“走春”,体验了一把台湾“春运”,与南部民众一同过节。
如同大陆春运,每年春节期间台湾人也会来一场往返南北的“大迁徙”。这时的台湾,高铁一票难求、火车人满为患,计程车坐地涨价、高速路每天塞车。从台北回到中南部老家,团圆、祭祖、“拜拜”、“走春”,新春的台湾充满了“古早”味,处处似曾相识。
春节期间的台北变得冷冷清清,找个吃饭的地方都不容易;而台中台南则人潮涌动——寺庙香火旺盛、夜市灯火通明、庙会热闹非凡、景点人山人海。
按照大部分台湾人的习俗,每年春节除了必不可少的年夜饭,新年伊始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去庙里拜一拜,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好运,心想事成。在台湾中部彰化小镇鹿港,庙宇林立,人流穿梭。无论是龙山寺、天后宫,还是三山国王庙、城隍庙,不管供奉观音、妈祖,还是三山国王、城隍老爷,几乎每座庙宇都香火鼎盛,民众排队入庙,双手合十、默默祝祷,也有人拿出自带的贡品,虔诚地摆放在供桌上。
抢头香、解结头、拿钱母、补财库、掷筊杯、安太岁……诸多民俗讲究都是为了给新年讨个好彩头,也令不明就里的游人倍感新鲜。
一位前来“拜拜”的女士告诉记者,“钱母”是一种特制的硬币,求来放在钱包里,保佑一年当中不断“生财”。“我们每年都会很早来排队‘抢钱母’。”她笑着说,“我先生是做生意的,家里无论老少,钱包里都要放一枚。”
掷筊则是一种占卜方式,将两枚半月形的筊杯扔出,按照筊杯不同的落地方式,探测行事顺逆、神鬼之意。一般庙中香案上都会摆放一对筊杯,供人上香后占卜。
记者在鹿港城隍庙看到,庙门口停放着一辆崭新的尼桑轿车,旁边立着“新春点灯祈福抽大奖”的广告,安太岁、补财库、点光明灯等,每项花销大概三五百元(新台币,下同),总额超过1000元,即可加赠摸彩券1张。
在台湾,年初二的讲究是回娘家。“除夕夜要和自家人团圆,女方都在男方家过,而到了初二则要去娘家团圆。”台南市民陈女士说,即使明知道高速路严重塞车,她还是坚持按照习俗,每年初二一定要回到父母家中团聚。
因为春节期间人潮集中在中南部,是餐饮服务业创收的好时机,大部分店家都会照常营业,旅游景点更是全年无休。就连计程车司机也加班加点,“每趟加价50元,连跑几天就是我们七八千元的‘年终奖’。”台中计程车司机张明彦告诉记者。
和家人团聚过后,到了初三初四,一般台湾民众会到亲友家拜年“走春”、发红包、吃吃喝喝,也有一些人会利用难得的休假时间,举家到知名景点观光踏春。
“今年初四,我们全家和朋友一起到别致的乡间民宿聚会,之后还去观看了‘做醮’。”台中市民刘恩嘉告诉记者,醮是一种道教的祭典仪式。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与大陆比起来,虽然春假结束,又要离开家乡故土,台湾民众却并无太多离别乡愁,“因为随时可以回家”。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