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人共同呼吁开放互设常驻机构
10日,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与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联合报系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海峡媒体峰会在平潭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书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利,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冬梅,国台办新闻局副局长范丽青,台湾中视董事长林圣芬,联合报社长项国宁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两岸40多家媒体的高层及新闻研究专家150多人会聚一堂,共襄盛举。
两岸应试水新媒体的合作
李书磊指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华文媒体应有自己的创造,为人类文化作出较大贡献。他提议,两岸媒体业界深入总结历届峰会的成果并抓好落实,建立长效的协调机制,让峰会不仅促进交流而且促进合作,不仅“开花”而且“结果”,福建可以在两岸媒体交流合作中成为稳固、便捷的平台。
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社(集团)社长蔡小伟在致辞时表示,两岸应该试水新媒体合作,推动两岸新闻媒体开放常驻机构。项国宁响应了这一呼吁,他表示,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应尽快实现,以推动更大力度、更新方式的交流合作。
蔡小伟指出,从这些年两岸媒体间的交流合作看,务实十分重要,我们要在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上,继续强化资源互补,不断扩大和深化两岸传媒互派记者、互换版面、合办媒体和活动、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研讨、共同试水新媒体等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并继续呼吁推动尽快实现两岸新闻媒体开放常驻机构。在产业合作方面,我们既可以探讨共建一条龙合作平台,推进创意、内容、研发、技术、管理、营销、资本运营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也可以丰富形态,积极探讨项目投资、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的合作。
项国宁则表示,去年台湾发生“洪仲丘事件”,“我在现场看到有几万名年轻人,看到这样一个活动完全没有透过传统媒体的刊载,去聚集民众”,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他说,现在是传统媒体最艰困的时代,5年前联合报系提出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载具,能够提供互动、及时、准确的服务”的新闻理念,今天看来,都有需要修正,尤其是服务性方面。“过去我们谈两岸媒体合作的时候,更多讨论的是平台,现在有更宽广的方向,可以从整合、业务活动等多元角度,以革命性思维来探索两岸媒体合作”,他并呼吁两岸媒体互设常驻机构应尽快实现,以更大力度、新的交流方式推动两岸媒体合作。
两岸应丰富传媒产业合作形态
峰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峰会主题进行研讨和演讲,深入探讨两岸媒体在新闻报道、事业拓展、媒体融合方面的合作潜力、发展空间和新思路新举措。与会嘉宾普遍认为,面对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和传媒发展新格局,两岸媒体应在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上,鼓励求同存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逐步强化资源互补,丰富传媒产业合作形态,探讨共建融合发展平台,从创意、内容、研发、营销、资本运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应对挑战。“昨天,我们相聚在这里的时候,还是风雨交加。一天的时间,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两岸媒体人抱团取暖。今天风平浪静,昭示着两岸媒体合作的美好未来。”蔡小伟在会议研讨交流结束时总结道。
峰会期间,还组织两岸主流媒体深入平潭、莆田采风,了解平潭开放开发建设进展和莆田湄洲妈祖信俗文化。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马利:科技发展到哪,媒体未来就在哪
今年4月我刚到福建,参加人民日报和厦大的一场活动。我和一个90后学生聊天,他说他们不看报纸,不听广播和电视。我问他,“那对世界上的事、国家的事,你们怎么了解?”那位90后说,“我们在玩游戏时,通过弹窗的讯息,了解世界资讯”。现今,中国八成用户通过社交平台了解讯息;有七成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了解讯息;只有不到一成用户,通过电脑了解讯息。新媒体的出现,重新定义媒体了。只要科技发展永不止步,新媒体的发展就会不断更迭、发生。可以说,科技发展到哪里,媒体的未来就在哪里。
目前,人民日报有报有网,有微博微信客户端,还有电子阅报栏。各家媒体在融合新媒体方面,做法虽然不一样,但方向是一样的。新老媒体之间像个大杂院,各买各的菜、各做各的饭,今年要统一采购、统一加工。
现今,手机成了大多数人的第六感官,互联网像水资源一样不可或缺,双方形成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链接媒体讯息的共体。未来的媒体在用户体验上,要实现润物细无声。比如现在的大数据库,可以掌握和统计每个人的爱好和行为,准确率之高,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所以,媒体要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快、广地把讯息传递给受众。过去我们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现在我们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没有互联网,再好的产品也无法抵达用户。不仅是内容为王、渠道为王,而且是讯息服务为王。
福建日报副总编辑潘贤强:可以把一条新闻作为产品来经营
对新媒体而言,稿子发了,传播才刚刚开始,之后,要加入微评,要与用户互动。这也就是说,要随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内容调整和转向,把一条新闻作为一个产品来经营。
福建日报微信公众号11月发了一条微信《走遍福州,你就读懂人生》,阅读量近3万人次,这不是新闻内容,而是福州不同地点的图片加上一句心灵鸡汤式的感叹语;12月1日,海峡导报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厦门4部车被扣光12分的消息,1分钟内阅读量破1万,1小时破10万,到当晚12时,已经破100万,是当天全国微信阅读量最高的一条。互联网是碎片化传播,和传统纸媒的整合思维完全不同。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整合集团资源、提升内容的宽度和表现力上下功夫,在改进机制、促进人员活力上下功夫。
值得关注的是,海峡导报在上周新媒体排行榜——大陆微信500强中位列第11位,信息发布41条,阅读总量达到89万以上,点赞数5130个,这一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用户的关注度让我们吃惊!也激发我们珍惜并更加用心深耕好海峡新闻的内容。
联合报影音处营运长方仰忠:让媒体所有员工都变成新媒体人
在载具方面,媒体人要搞清楚,用户不是用手机看报纸,不是用电脑看电视,他们希望看到完全不同的内容形态。所以,我们在组织上要进行大力道调整,以用户内容为导向组织报道,来适应下一步挑战。我认为,媒体讲故事的能力,要比做内容的更强。
三四年前,我关注到,很多媒体把新媒体的头衔拿掉了,他们下决心取消新媒体部,不是不做新媒体,而是让所有人都变成新媒体人,让所有部门都来帮新媒体。所以,新媒体做的所有努力,就是为了取消新媒体部。
过去几年,传统媒体人很努力在做事,变革即将到来,我们要睁开眼睛面对它。现在是等待改变的时候,新旧人、新旧组织、新旧思维的相互拉扯,资源怎么调整,冲突怎么化解,这都是我们要迎接的挑战。现在,我们就像走进一个迷雾森林,来的路清清楚楚,但前路迷茫,我们可以往回走,回头路是安全的,向前走有危险,也有挑战。但我们都知道,黎明前是最黑暗的,前路虽然艰苦,但这是一条单行道,我们回不去,我们只有努力前行。
中时电子报总编辑刘善群:媒体想要永续经营就要转变成全媒体
中时历史60年,我们要经营成百年老店,就要发展新读者,即网络新住民。这就像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里的台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过去我们没得选择,现在媒体要永续经营就要转变成全媒体,让使用者参与其中,甚至变成内容制作人,这就是大陆讲的用户思维,一定要以用户为中心。我们要以消费者为导向,用高品质的服务来吸引受众,把收费改在后端,我们的商业模式改变了。
中时媒体集团本身就是全媒体,有报纸、杂志、电视台,还有广播、社群等。最新推出的中时电子报,每天都可以看到报纸最新内容,还有电视直播、视频报道,我们的理念是“资讯随时存在,新闻随手可得”,让使用者可以自己选择想看的内容,可读、可看、可听。我们有媒体人才,比如我们的副社长张景为,就是有名的时事评论员,我们采访他做的线上广播,收效非常好。
目前,我们也在打造一个新的平台,让台湾的受众可以看到各地的报纸,比如每天早上六七点,民众就可以看到《环球时报》。未来,我们还要与大陆的媒体进行更多的合作,让台湾民众了解大陆的事情。中时电子报是开放的,欢迎大家,我们展开新的合作。
中国时报社副社长张景为:必须培育新的营利模式
1999年,是全世界的网络狂潮,2年间就泡沫化。2005年,网络又复兴,社群媒体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出现,让媒体面目一新。十几年前,我们跟记者要求发稿快,求爷爷告奶奶的,但在这一次,他们就主动得多。当然,面临现在大数据大资料库,这么多繁复的资讯在争夺眼球,我们要做不一样的供应者,我们要找到更快、更精准、最有效的方法,让受众找到他们需要的资讯。这十年来,传统媒体的收入80%是广告,假设这些广告流失了100亿,新媒体增加了50亿,那么另外那50亿去了哪里?它们转向免费的服务,所以,必须要培育新的营利模式。
台湾中视董事长林圣芬:传统媒体可介入文创业
我入行40年,也看到现今严峻的形势,我们不能怀想过去,只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吸收。
我认为,现阶段纸媒要好好思考重新定位。媒体在报道时没有落后,却落后于形势。像阿里巴巴、GOOGLE都起来了,我们却苦苦追赶。我们有专业,我们讲内容为王,我们有严谨的新闻产生和管控机制,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传媒产业也是服务业,这么多年,我们在这一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比如我们采访文创产业,报道过后,船过水无痕。从文创者的角度来说,他们做创意,但他们没有资源、管理、行销经验,我们就连接我们的资源,推动让文创产业进入正轨。这样我们就把服务业、文创产业相互结合。
中国时报社副社长张景为:必须培育新的营利模式
1999年,是全世界的网络狂潮,2年间就泡沫化。2005年,网络又复兴,社群媒体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出现,让媒体面目一新。十几年前,我们跟记者要求发稿快,求爷爷告奶奶的,但在这一次,他们就主动得多。当然,面临现在大数据大资料库,这么多繁复的资讯在争夺眼球,我们要做不一样的供应者,我们要找到更快、更精准、最有效的方法,让受众找到他们需要的资讯。这十年来,传统媒体的收入80%是广告,假设这些广告流失了100亿,新媒体增加了50亿,那么另外那50亿去了哪里?它们转向免费的服务,所以,必须要培育新的营利模式。(海峡导报记者 林靖东 林芹/文 福建日报/图)
[责任编辑: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