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中华鲟首次未见产卵迹象 或将灭绝
长江野生的中华鲟已濒临灭绝。图为民众在长江宜昌段放流中华鲟。图片来源网络
台媒称,中华鲟可能步上白鲟、野生达氏鲟的后尘,恐将面临灭绝。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1月3日报道,大陆长江生态的变化,造成已有1.4亿年历史的长江3大鲟鱼家族,最后的中华鲟,也可能步上白鲟、野生达氏鲟的后尘,恐将面临灭绝。10月底中华鲟研究机构再度对中华鲟自然产卵情况展开监控,预计明年1月发布的监控结果,将正式宣告此长江旗舰物种的命运,野生群体是否就此走入历史。
33年前长江3大鲟鱼家族,仍是长江渔民最常见的鱼类之一。但去年12月,包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简称长江水产所)在内,大陆中华鲟4家研究机构监测发现,中华鲟不再产卵。
对此32年来前所未见的状况,今年8、9月长江水产所再度受委托研究调查,仍未发现去年鱼卵孵化成的中华鲟幼鱼。长江水产所博士吴金明指出,1996年珠江的中华鲟彻底消失后,长江成为中华鲟唯一存活的淡水流域;不在长江产卵,即意味着此自然物种的灭绝。
从葛洲坝工程的那一刻起,中华鲟的命运已经决定了!1970年代兴建葛洲坝对中华鲟的保护问题,曾引起争论,一派主张修鱼道,让中华鲟进入金沙江产卵;另一派则主张人工繁殖,透过增殖放流增加中华鲟的群体规模。
政策最终倾向后者,也让1981年葛洲坝截流前数量已降至2000余尾的中华鲟,再度面临浩劫。中华鲟产卵区由千余公里的金沙江,缩减为0.5平方公里的江段。2003年葛洲坝下河势调整工程的隔流堤,更让产卵区仅剩0.1平方公里。
长江水温升高,成为中华鲟灭绝的最后一根稻草。去年长江水温未降至“临产”所需20度以下,让中华鲟最终未完成产卵使命,今年长江水温至今似仍不利于中华鲟产卵。
中华鲟作为大陆特产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有1.4亿年历史,与白鲟并称为大陆的“水中国宝”。中华鲟有其稳定的生殖洄游习性,成鲟由近海迴游至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孵化出的鲟苗顺流入海,约10年后,幼鲟长大再行返江繁衍后代。
[责任编辑: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