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民俗文化节:老字号的繁荣与隐忧

2013年02月25日 08:46:00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22日在福州拉开帷幕,将新春元宵的节日喜庆与民俗文化的传统复兴展露无遗。

  当天,细雨阵阵,但文化节率先登场的海峡两岸民俗(非遗)手工技艺集市、福州茉莉花茶艺展示、福州曲艺专场演出现场,依然人头攒动。专程前来观看的福州市民陈庆生说,这是“原汁原味”福州民俗文化的“一次大聚会”。

  寿山石雕、木雕、软木画、同利肉燕等30多项独具特色的手工技艺展示;台湾郑子太极拳、咏春拳、畲家八井拳等11个民间武术项目;台湾地区花莲原乡舞蹈等18支民俗巡游队伍和民俗表演队伍,让福州人大饱眼福。

  “太平燕”是福州婚嫁喜庆宴席上的一道“大菜”,上席时鸣放鞭炮更是特殊。此次中华老字号“同利肉燕”老铺在现场直接表演“打肉燕”,只见两位师傅轮番挥棒槌打肉泥,“噼叭噼叭”的声音此起彼伏,格外吸引眼球。

  “同利肉燕”老铺的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君凡说,百年前,燕槌声声穿过福州的坊巷,同利肉燕与桐口粉干、永和鱼丸、鼎鼎肉绒等老铺构成了福州三坊七巷的饮食文化。

  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福州是茉莉花茶的发源地。经历了一度的消沉,这几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快速复兴。63岁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成忠说,茉莉花茶从民间窨制工艺发展成一个产业,未来的前景会不错的。

  “虽然产业化了,但恢复传统手艺后,味道与品质都达到了传统的标准,而且品牌也更多。”陈成忠工作了数十年的福州茶厂,作为中华老字号见证了福州茉莉花茶从手工、半自动化到全自动再回归传统工艺的过程。

  民间绝活齐聚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热闹的现场里,有老字号的繁荣,也有老字号未来发展的隐忧。

  以“香飘万里,孝行天下”为口号的福州永泰孝周葱饼香脆酥口,许多游客都来捧场。但在炉前忙着的传承人郑先生直言,永泰孝周葱饼有百年历史,到现在还是小制作,没形成品牌。

  有着三百多年历史、在福州马尾与台湾马祖都很有知名度的“粉包”,曾是闽江下游水上居住人家喜爱的风味小吃,同样还停留在酒楼饭店订制、家庭作坊制作的阶段。传承人王爱贞说,只在家里做一点,没有开店,“争取不把这个手艺断掉”。

  “现在年轻人都爱找个单位上班,对学手艺找营生不感兴趣。”对于传承的话题,王爱贞有些遗憾。

  据福州市政协的一项调查显示,福州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3个,省级的48个,市级的71个,均以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曲艺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实体生产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推动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当地政府将文化节作为推动民俗文化发展的一项大型展会。福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思源表示,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4天的时间里,同时在福州各县(市)展开,将打造成规模大、特色浓、项目多、节目精、参与广的民俗文化盛会。

  中新社记者 张建忠

[责任编辑:段方君]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