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台湾:18年后望金门 两岸交流大潮震天响
中新网2月8日电 台湾《旺报》8日刊载武汉梅长钊的投稿文章指出,作者18年前在鼓浪屿未能登上金门而留下无限的感慨与希望。但是现在,金、厦实现直航,两岸的交流大势已汇成江河,无可阻挡,就像那潮头上的浪花,让人感到大潮的震天声响。
文章摘编如下:
18年前的一个夏日,我登上鼓浪屿,远眺金门,留下感慨与希望。
又见大海,上次是在北戴河、青岛,这次是在厦门鼓浪屿上。
一样弯弯曲曲的海岸;一样岸边嶙峋的礁石,海浪涌来,溅起高高的浪花,发出巨大的声响;一样平坦的新月状沙滩,缀满色彩鲜艳的太阳伞,游泳圈和游人的欢笑喧嚷。
可是,这里也还有与青岛,北戴河不一样的地方,初到鼓浪屿的游人,常把目光停驻到那些凸立于沙滩的碉堡上。
这是些颜色已经斑驳灰暗的旧碉堡,沿着海滨散步,不论是在巉岩突兀的岩岸上,还是在游人如织的沙滩浴场,一座刚要从你身后的视野消失,另一座又出现在你的前方,如同忠实的哨兵,警惕地守望着海上方向。
它使不年轻的人们想起两岸关系紧张的那段时光。
然而过去的岁月已经流逝,当年炮战的硝烟也早已消亡。今日的碉堡里,当然不再有士兵守望,只有怡然的游人,漫步过身旁。沙滩浴场上那座孤零零碉堡的墙脚,摆着的不是士兵训练的枪支,而是下海人游泳换下的衣裳,烈日下碉堡遮挡出的一方阴影中,坐着两个身着泳衣小憩的姑娘,就像坐在太阳伞下一样。而海滨后小山岗上的几座碉堡,周围上下和入口处竟长满了高高的仙人掌。
登上兀立全岛的日光岩,俯瞰四方,身后是厦门岛上栉比鳞次的楼房,如同一个精致的沙盘, 璀璨又漂亮。前面辽阔的海面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大小岛屿,其中最引外地游人注目的,就是身旁高倍望远镜所对准的地方──金门岛。顺着望远镜主人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远处那如墨水瓶大小,颜色深青的的几座岛屿,仔细辨认,还可隐约看出岛上横着一条极细的白线,这正是望远镜摊主用来招揽游客观看的那条白底红字标语了。
我没有从望远镜中去观看那神秘的金门岛──我希望能坐着旅游小艇,亲身登临其上。
它离我是这样的近,近到肉眼都能看见。然而它又是那样的遥远,远到现在的大陆还没有一条船可以过往,远到我的希望还只能是希望。
我到过遥远的西双版纳边镇打洛,在那里,缅甸的边民络绎不绝地到边境这边来赶集,我则兴致勃勃地站在界碑那边的缅甸国土上浏览,照相。
两个不同的国度尚可如此,近在咫尺,同一个中国的厦门、金门为什么不能这样?什么时候能坐着小船,从鼓浪屿去金门游览,观光?
“快了。”鼓浪屿上那长满碉堡的仙人掌对我说。“快了!”投资观光的几十万台胞对我讲。
十八年后的今天,我的愿望早已实现:金、厦实现直航,交往也由单边改为双向。两岸之间的和平交往已由当初条条山涧的涓涓细流,百折千回后,汇为大河大江,其势如钱塘大潮,无可阻挡。而这反映两岸交往的篇篇佳作,正如那潮头上的浪花,让人感到大潮的震天声响。
[责任编辑: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