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两岸三地绿色经济论坛”综述

2012年08月06日 10:27:00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8月6日贵阳消息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母亲,人类站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继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之后,日前,2012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以“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为主题,在全球率先回应“里约+20”峰会精神与成果,召开首个绿色发展千人大会,跨越地域、学科和专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随着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开始和圆满结束,新增加的“两岸三地绿色经济论坛”成为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一枝奇葩,让人侧目:以“携手绿色发展——两岸三地共同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展示两岸三地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度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感。

  两岸三地绿色经济包容发展的前瞻与行动

  由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组委会主办、厦门大学协办,贵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贵阳市港澳事务办公室承办的两岸三地绿色经济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2楼舞阳河厅举行。两岸三地知名人士和实力企业家、专家、学者共60余人应邀参会。论坛由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主持,贵阳市政府副市长朱桂云出席了会议。

  会上,贵阳市台办主任李静宣读了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发来的贺信。陈云林希望两岸同胞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加快在绿色经济、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步伐,在逆境中打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两岸三地绿色经济论坛主旨演讲、嘉宾演讲、嘉宾讨论亮点纷呈。

  ——企业应肩负起发展、环保的社会责任。台达集团董事长海英俊作了题为《发展绿色科技 共创智能绿生活》主旨演讲。海英俊介绍,台达集团秉承“环保、节能、爱地球”的经营使命,将企业的发展与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第一个台资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在众多大学设立台达奖学金及基金,帮助培养后续技术力量,持续不断地推出高效率、节省能源、有益人体健康的产品。海英俊强调,企业将生态、节能、减废、健康的理念贯穿始终,并不会因此增强企业过高的成本,反会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企业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的进步三赢局面。

  香港太古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经理邝天生,养生堂有限公司总裁钟睒睒,分别介绍企业关爱地球、坚持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情况。

  ——农业的发展发展必须兼顾人类需求和地球保护的双重任务。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执行长孙明贤作了《发展绿色现代多功能农业》主旨演讲。他阐述了发展绿色现代多功能农业在经济性、社会性、环保性等方面的深远意义,强调农业包含农林渔牧各项产业,除了经济性功能之外,尚具有社会、文化及环保性功能,农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兼顾人类需求和地球保护的双重任务,成为地球上不可或缺的永续产业,以挽救急速恶化的地球环境。

  永福农民创业园管委会首任台商副主任李志鸿献身说法,推广其创业园的发展情况及绿色农业经济的做法。

  ——两岸联手绿色产业,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法研所教授焦仁和先生作了《加强两岸绿色经济合作刍议》,强调两岸政府应更积极介入、主动引导两岸绿色产业有序合作;建立两岸共同绿色产品标准,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重新整合两岸产业合作模式;筹建两岸绿色产业群聚橱窗,在国际社会上打响两岸绿色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繁荣绿色辅助技术市场,不要忽视任何助推力量,小兵亦可立大功。

  孙明贤先生也建议两岸在农业方面应“产业合作互利、技术合作互惠、贸易合作互补”,共创双赢。

  ——中国要塑造为全人类与大自然共赢多赢长赢的国际形象。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执行会长刘延宁女士作了《现代正义观与绿色中国》的主题演讲,她比较了中西文明的特征,提出现代正义观的原则宗旨,即剥夺后代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是绝对有失公平。她强调,国家与老百姓们同时富裕,并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奋斗的终极目标。在中国绿色经济建设中,应让中华生态文明走向世界,为全球人类永恒的幸福感做出应有的时代作用,要成功塑造中国新的“天人合一:全人类与大自然共赢多赢长赢”的国际形象,获得国际社会更多的自然尊敬。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设计。港澳问题研究专家冷夏作了《100亿重要,还是完善的环保制度及整体社会利益重要?》演讲,以案说法,强调在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密切注意制度的设计和公众参与的保障。

  演讲结束后,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林群声、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院长戴民汉分别回答记者提问。各参会嘉宾围绕两岸三地绿色经济的合作发展进行了长达三十分钟的讨论,论坛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段方君]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