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倡议两岸推动“绿能竞赛”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朱敬一认为,绿能环保议题中性互利,是可以努力推动的两岸互动面向。
朱敬一在29日出版的《联合报》上撰文指出,两岸历经六十几年恩怨情仇,要消除双方心理的块垒当然并不容易。马英九当局上台两年余,虽然双方互动气氛较先前已有改善,但要真正建立互信,恐怕还有一段磨合的时间。
朱敬一说,就磨合互动的议题而言,目前的基调应该是“先经后政”,先在经济上寻求互补互利。但即使是这样的先后次序,(台湾)“朝野”也有不同意见。但是两岸共同关注的议题何其多,即便经贸与政治面向众人有见仁见智的观点,我们总是不难找到两岸“几乎目标一致”的题材。一旦锁定了这一类题材,双方要订下互动模式就容易多了。
他指出,目前,两岸之间着力较多的非经济题材,似乎只有打击犯罪。但是他认为至少还有一个马英九当局可以努力推动的两岸互动面向,就是绿能环保。
这位拥有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博士头衔的学者认为,绿能竞赛,能带动风潮。节能的努力方法之一,就是两岸签订竞赛约定,以三或四年为期做一系列的比赛。例如:两岸可以选定纬度相当的旧城市,约定以三年为期以节能为主轴做“都市更新”,鼓励民众改漆白屋顶、装智慧电表、架设太阳能,数年后估算彼此的成本效益,以定输赢。再如,两岸可以就新开发的区域,做新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百分比的竞赛,看看哪一边能接近“零碳新城市”。
此外,能源产业中也有若干待研发的技术或待整合的系统,需要各自的科学家加把劲去投入。如果两岸官方因为竞赛而给予足够的诱因,更会促成彼此的努力。这样有竞赛目标的牵引,很可能比目前无特定标的之“搭桥项目”,要实惠、具体得多。
朱敬一说,无论如何,环保与绿能的题材成百上千,也与全世界共通的节能减碳主轴相契合,更没有“以环保促统”的诡异敏感度,确实是绝佳的互动方向。
[责任编辑:薛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