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大学生创业竞赛 差异中寻求合作机会
2010年第三届海峡杯两岸大专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日前进入报名程序。将于10月举行的大赛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华杰出青年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邀请了包括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11所两岸高校参加。
问及两岸大学生创业的不同之处,海峡杯两岸大专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台湾主办方用去年获奖的两个团队来加以说明。去年大赛中,大陆区第一名是来自上海交大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力主于一种新近研发的荧光材料的推广。台湾区第一名则是来自台大的文化创意团队,旨在打造一个人性化的礼品公司。两个团队在创业导向上存在明显差异,大陆强调技术,台湾强调创意。
差异才能带来合作,大赛的台湾主办方认为,比赛的结果是其次,两岸的创业方向不同,恰好可以互补,寻找到创业机会,将自己的优势领域拓展到新的环境里。“我们也希望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背景的两岸大学生,通过彼此的交流,会擦出创意的火花,寻找到合适的创业伙伴。”
创业课程与真实创业相结合
台湾开展创业培训已近40年的时间,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发展出了一套具有台湾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
“我们的一切创业活动都是从清华大学高科技创业课程开始的。”现任台湾盈科泛利公司执行长的罗子文告诉笔者。
台湾的各大高校都开设有创业教育的课程,罗子文就曾在台湾清华大学选修过一门名为“高科技创业”的特色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师都有过创业的经历,课程内容是务实重于理论。据介绍,这门课程以教授曾在美国硅谷的两次真实创业经验为主线,既介绍资讯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涉及创意、管理、行销、投资等多方面的经验。“这样一来,课程就提供了一个营造情境的平台,等于让你预演了一场创业,以后在真正的创业中,再遇到这些问题,就有基本对策,不至于手忙脚乱了。”
除了这种单一的创业课程,台湾部分高校甚至推行了整合一系列相关课程的创业学程。以台湾大学“创新创业学程”为例,学程涵盖了约10门课程,20学分,分为核心课程、进阶课程、实作课程3部分。各类课程组成一系列理想的学习流程。
强调团队合作的群组实践是台湾创业课程的一大特点,课程中有不少内容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能深度参与,同组同学之间也有了更多团队合作的机会。罗子文说:“很幸运的是,我在课程里找到了创业伙伴。”原来,罗子文后来的创业伙伴蔡承翰和高瑞鸿都是他在“高科技创业”课程里的同组同学。
[责任编辑:薛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