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两岸交流进“80后”世代:紧张戒备化为乌有

2010年07月27日 09:45:00来源:瞭望

  感受社会文化的歧义点与落差,也是两岸青年在互动中磨合,增加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一步

  7月盛夏,两岸青年交流呈现火热景象:3日,“两岸青年志工陕西行”活动在西安启动;4日,教育部组织的2010年台湾青少年健美操代表团训练交流活动在南京启动;5日,“2010年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在福州开营;6日,全国台联2010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举行开营仪式;12日,2010年两岸大学生研习营暨青年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发现,在这些活动中,“80后”台湾年轻人的身影引人注目,他们已渐渐成为两岸交流活动中的生力军。

  “以前关于大陆与台湾的历史都是听来的,当我认识越来越多的大陆青年朋友,我想慢慢他们会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的社会记忆,到那时大陆就真正与我们密不可分了。”台湾政治大学“80后”大学生曾国勋说。

  “两岸青年交流工作目前已有相当进展,但需要克服的障碍还有很多。”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副教授认为,两岸青年学子的交流应该是两岸未来和平发展构建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两岸关系新形势下,有必要进一步强化。

  于互动中磨合

  “来参加夏令营之前,台湾的老师同学告诫我,这可能是‘统战团’,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起冲突。”台中男孩曾国勋说,预设的这几分紧张戒备在和北京的大学生志愿者交流时化为乌有,“我们聊天、玩游戏,发现彼此有很多相似的东西,很快混在一起。”

  “两岸同胞之间经过了几十年分隔,加上李登辉、陈水扁等人将近20年的意识形态灌输,现在的台湾‘80后’世代确实具有一种相对较为独特的台湾人的自我认同感,他们对大陆的认识和政治认同与一些大陆的朋友是有所区隔的。要在短时间内把过去他们成长年代里所接收到的信息全部归零,不是容易的事情。”郑又平说。

  郑又平从2005年起每年参与组织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参访交流,由此接触的台湾学生有上千名。他认为,从2000年至今,大陆通过台联、海协会、台盟、宋庆龄基金会以及各个综合大学等,多管道地推动台湾大学生赴大陆参访、交流、联谊,取得相当大的进展。据他粗略估计,这一系列工作影响的台湾年轻人不少于10万人次。

  但从整体看,真正踏上大陆土地的台湾学生还是少数。郑又平观察发现,每100个台湾青年里,平均只有10至15个曾经有机会去大陆或者接触大陆的同辈。

  “八九成的台湾青年根本没接触过大陆,不了解大陆,他们对大陆的印象都来自传媒所播放的信息。而台湾传媒又分蓝绿,亲绿媒体对大陆形象的描述往往失之偏颇。当然可以想见,两岸青年交流工作需要跨越的障碍还有很多。”郑又平说。

  生于台北、大部分时间成长在台南的昆山科大学生罗健豪告诉记者,早在5年前,他就萌生了来大陆看看的愿望,但“听说大陆厕所没有门、扒手很多”等因素,使他的“登陆”计划一再延宕。在他看来,时间安排、资金问题和岛内“大陆这个不好那个不好”的一些说法,阻挡了很多台湾学生的“登陆”步伐。

  今年暑假首次来到大陆后,罗健豪的观感在“80后”台湾青年中颇具代表性:对大陆近些年来的建设成就表示赞叹,很快与大陆青年学子交上朋友,同时对大陆一些地方乱按喇叭、乱插队等现象表示反感。

  郑又平认为,台湾青年来大陆,改变了他们过去对大陆发展的错误认知,也会让他们重新审视内心的中华文化基因,加深身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认同感。但参访经验因地区而异,或多或少会让台湾的年轻人在感受到自己与大陆同文同种的同时,也感受到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的歧义点与落差存在。

  “这几年,大陆的公民素质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而这也是某些两三度参访活动的学生都愿意肯定的现象。”郑又平说,随着时间的推进,台湾青年对于两岸关系不论是经贸文化还是政治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都越来越采取积极正面的评价态度。

 浏览更多各地涉台新闻

[责任编辑:薛白璐]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