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面对面的沟通 心与心的交流
6月19日,第二届海峡论坛在福建隆重揭幕。19日至25日,在主会场厦门以及福建其他8个设区市,近30场系列活动分别举办。6月,一个论坛,牵动两岸目光,让海峡西岸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
论坛还在筹备阶段的时候,主办方即向台湾各界特别是基层民众发出诚挚邀请:“期待6月能在台胞祖地相聚。”邀请得到热烈回应,台湾基层民众、中南部乡亲、少数民族同胞和民间社团人士热情参与,人数超过以往。不仅如此,海峡论坛也被岛内媒体视为新闻盛宴,有超过80余家媒体的百余名记者参会,媒体总数为上届的两倍多。
论坛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民间性、社会性和广泛性。2009年5月,首届海峡论坛召开,在一水之隔的台岛吹拂春风,约8000名台湾乡亲与会。时隔一年,规模扩大,万名台湾乡亲参与,其中来自基层的约占80%,来自中南部的约占60%。本届海峡论坛活动内容丰富,比首届论坛新增10个交流界别,两岸民众互动更加充分。有岛内媒体如是描述:“这是一场更加盛大的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在这场盛大的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里,许多台湾乡亲是第一次参加,他们有寻根谒祖的,有恳亲访友的,有旅游览胜的,也有比赛竞技的,八闽大地上,听乡音叙乡情,各得其所。气氛的热络与愉快依旧,变化在于交流人数的增多、交流领域的拓展。
如此变化,两岸民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台湾同胞80%的祖籍地在福建,闽台一衣带水、血缘相亲。然而,“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1949年后,海峡两岸对峙长达数十载。政治的隔绝与分离却由个体命运来承担,人为的阻隔多少带来心灵的疏离,这一切,原非两岸民众所愿见。如果了解那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就不难读懂今天两岸民众对于通畅交流的渴望和惊喜。面对面的沟通,误解可以消弭;心与心的交流,偏见定能遁形。大陆到底怎样?台湾人到底怎样?让两岸同胞亲身来感受一下吧。多一回碰面,多一次交流,多一份共识,看似量的变化,累积的却是两岸长久和平的民意基础。
论坛的主题为“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两岸嘉宾叙亲情,也共话发展,这在两岸民众的眼里,又是惊喜。闽台资源优势互补,合作空间本来广阔,然而曾几何时,台当局的“禁足令”却捆住了两岸合作双赢的脚步。捆得住脚步,却捆不住心意。近年来,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交流合作的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快,特别是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文件的颁布,新机遇来了,闽台生活经济圈不再是空想。“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越来越多的台胞西进,在海西的大发展中找到机会、实现梦想。未来海西在政策上如何先行先试?两岸产业如何进一步对接?海峡论坛成为两岸经贸合作和两岸合作交流政策研讨的平台。两岸民众和基层业者表达见解,使两岸的政策更契合实际,两岸合作更趋深入和良性,最终受益的还是两岸民众。
细数往昔,不难看出,海峡论坛上两岸民众惊喜的背后,其实是对两岸交流交往来之不易现状的珍视和深深的赞同。读懂两岸间的每一次惊喜,更重要的是读懂两岸民众的心意,还有对未来的期许。
[责任编辑:薛白璐]